笔趣阁 > 盘点前世,九世轮回的我震撼全球 > 第42章:天不生孔仲尼,万古如长夜!

第42章:天不生孔仲尼,万古如长夜!

    第42章:天不生孔仲尼,万古如长夜!

    圣人?

    直播间所有的观众看到这两个字,心间不由一震。

    从古至今。

    有几个人能配得上这个称号。

    这孔子是何人?

    能被前世今生平台冠以圣人的前缀。

    “别的不说,光看这个称号,我就跪了,圣人,这绝对是个影响千古的传奇人物。”

    “孔子绝对不简单,圣人可不是随便乱叫的,这可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赞美了。”

    “圣人在历史屈指可数,废人倒是很多,本人就是废人一个。”

    “期待,一个人到底做了多大的贡献,才能被称为圣人。”

    “荣幸之至,竟然能够亲眼目睹圣人的视频,这几天的苦苦等待没白费。”

    所有人都明白圣人两个字的含义到底有多重。

    这可不是一个称谓这么简单。

    其品德、思想、功绩、著作甚至是言行必然都是达到了人类最高的层次,才有资格被称为圣人。

    而这样的人,就算翻遍已经出现的世界各国历史,也找不出一个来。

    到了现代,更是几百年时间未曾出现这样的人了。

    如果单论一个方面,或许有很高成就的牛人。

    但从整体来说,没有一个能到达圣人的标准。

    可见,圣人是比凤毛麟角更稀少的存在。

    因此,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这个能被称为圣人的孔子,到底何方人物。

    ……

    视频中。

    一伙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坐,正讨论关于安身立命的话题。

    众人对此均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争辩激烈,谁也不服谁。

    “老师,怎么样才能安身立命呢?”

    名为颜子的中年人见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便看向坐在的孔子,出声询问。

    众多弟子也停止了辩论,目光齐刷刷的望向孔子。

    一直面带微笑,沉默不语的孔子见弟子们渴求的眼神,点头颔首。

    “你们的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不够全面。”

    “关于安身立命的讨论,只需做到恭敬忠信四个字就够了。”

    孔子慈祥笑道。

    这些弟子都跟随自己学习一段时间了,悟性不错,但对事物和因果的理解,还缺少更深层次的观察。

    关于安身立命的辩论,很多人都只说出了自己认知的一面,没有统筹的分析问题,尚缺乏大局观。

    “敢请夫子,详细说一下。”

    颜子恭敬的说道。

    其他弟子也是认真倾听,深怕错过了老师精彩的讲解。

    “好,你们且仔细听。”

    “所谓恭,就是把自己的心真诚地拿出来去对待别人,这样也就能够避免被众人排斥。”

    “敬,则是要使自己避免苟且而尊重别人,这样也就能得到人们的喜爱。”

    “忠,就是从本心出发而且有分寸地去说话做事,这样也就能使人们愿意合作。”

    “信,就是真诚而且讲信用,这样也能使人觉得可以靠得住。”

    “能够得到众人的喜爱,人们愿意跟你合作,人们觉得你能靠得住,就一定能避免祸患了。”

    “这便是人安身立命的真谛。”

    孔子说完,众多弟子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直到彻底吸收理解后,很多人恍然大悟。

    原来安身立命并非从外界去寻找答案,而是来自自己的本心。

    “多谢老师指点,弟子铭记在心。”

    众弟子齐齐抱拳鞠躬。

    一些人拿出准备好的纸笔,把孔子的解说一字一句认真的抄写记录。

    直播间中。

    不少观众听到孔子的言论。

    此刻心中也感触颇深。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不愧是圣人,一语中的,发人深省。”

    “圣人看待问题的方法果然非同常人,受教了!”

    “圣人一席话,解我多年困惑!”

    许多人没想到,看了视频,获益匪浅。

    即使孔子是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但他对事物的理解和观点,到了现代依旧适用。

    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自己的本心,殊不知,一切行为都是从心而发。

    本心,决定着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方法,自然也就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根本所在。

    这种观点,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冲刷,依然焕然如新。

    ……

    视频中画面一转。

    孔子开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不断的将自己的学说观点传播出去。

    每到一处,讲学论道,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论证,渐渐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子的思想如一盏火炬,照亮了那个动乱黑暗的时代。

    逐渐地,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被其影响改变。

    世俗风气有了很大的改观,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

    他的学说,也成为了许多帝王治理国家的准则。

    孔子第一个提出及构建了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在个人层面主张‘仁、礼’并济,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他的思想在历史中闪耀了数千年,即使到了现代,毅然熠熠生辉。

    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整理成了《论语》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在夏国历史中,《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也是科学考试最重要的参考书籍。

    可以说,孔子及其思想,影响了夏国几千年历史生活和文化。

    他为夏国璀璨的文化打下了根基。

    天不生孔仲尼,万古如长夜!

    <b>兔年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b>(活动时间:1月21日到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