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尸体,只有血迹,现场几乎什么都没有遗留……
望着叶知瑶小心翼翼勘查着凶案现场,张杨皱起眉头。
第一次接触‘悬案’,肯定是一头雾水的。
何况他连警校都没读过,对刑侦一窍不通。
但是……张杨不傻。
他开始现场学习,双眼盯着叶知瑶,学习着如何勘查现场。
女警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每个行为,被张杨印在脑海。
这就是‘过目不忘’的好处。
我笨,但我会飞。
挂逼了解一下?
没过多久……张杨收回目光。
对重生后的眼睛,他有着想当的自信。
堪比鹰的双眼,凡有异常都不会遗漏。
可是,他没有任何发现!
“姐,好像什么都没有吧?”张杨疑惑。
“没有?”
叶知瑶转过头看了大男孩一眼,“听说过洛卡尔物质交换定律吗?”
那东西好吃吗……张杨一脸黑人问号。
“洛卡尔物质交换定律,也叫做罗卡定律,是一名犯罪学家发现的物体转移现象。”
叶知瑶现场教学,“在犯罪学角度,这个定律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只要实施犯罪行为。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被侵害个体及其周围环境。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遗留下痕迹!”
这么高大上的吗……张杨表情严肃,给予了想当的尊重。
“看卷宗,是让刑侦人员去咀嚼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通过自身能力与智商去抽丝剥茧,寻找突破点。”
叶知瑶继续说道:“但卷宗毕竟是死的,做卷重的人很容易或不自觉的带上个人主观,同样也很容易误导看卷宗的人。所以想要破案,现场也是必看的。”
“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以从现场的指纹、脚印、凶器……形形色色的痕迹上,去寻找线索。”
“越聪明,越会布局,越会伪装现场的犯罪行为人,破绽不会留在最显眼地方。但是,肯定会留在形形色色的痕迹上。”
“什么意思?”张杨蹙眉,有些没太听懂。
“笨,罗卡定律啊。”
叶知瑶微嗔,“不是告诉你了,只要有人犯罪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找不到,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
“可是……”
张杨有些费解,“罗卡定律就这么神?”
“神不神的我不清楚。”
叶知瑶摇了摇头,“但是至今,这个定律都没被人推翻!”
嘶……张杨倒吸凉气。
这么屌?
如果叶知瑶说的没错,罗卡定律真有那么神。
现场,就肯定会留下作案人痕迹?
强烈的想要找出痕迹的欲求,让张杨迅速冷静下来。
双眼一寸一寸搜寻着地窖的同时,他的大脑逻辑变的严谨、清晰。
整个人,也进入到了一种莫名的状态。
好像整个世界里,只有他和凶案现场!
痕迹,线索,痕迹,线索……张杨的双眼一眨不眨,一分一毫,对着地窖开始重新勘查。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
他的双眼停留在了那滩血迹的上面,视线凝固。
张杨想起刚刚自己的一个推断。
他怀疑被害人是被凶手利用一种类似古代酷刑的方式,放干血液。
假如这个推断成立,就会引发出一个问题。
人们杀鸡防止鸡血乱洒,都会找个容器接血。
如果凶手利用杀鸡的手段,去放一个人的血。
并且,他还没有用容器去接,任由血水撒落。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不留下脚印的?
脚印?
地面上的血迹没有脚印,血液凝固的痕迹还非常的‘完整’。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有没有想过,警方发现尸体的时候,尸体是处于什么状态?
被人活活的剥了皮!
也就是说,凶手在一边给被害人放血的同时,一边剥皮。
绝不可能会是先剥皮在放血。
问题来了。
剥皮过程,凶手肯定得站在被害人身边吧?
所以,他会踩着地面吧?
被害人的血,这时也正在往地面上流淌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
地上的血迹上,怎么可能不留下凶手脚印?
怎么会是完完整整的一滩血?
还有卷宗上,法医的尸检结果,是怀疑被害人是被活剥的皮。
真的是这样吗?
不,错了……张杨晃动了一下脑袋。
叶知瑶刚刚教过他,卷宗,有时并不完全准确。
做卷宗的人很可能会带上个人主观,误导他人。
而现在,张杨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既然卷宗有可能不准。
法医的推断就一定是准确的吗?
张杨的呼吸,停滞了。
假设他的眼睛没有出错。
警方的勘查也没有问题。
罗卡定律同样没有出错。
但偏偏,现场就是没有任何痕迹。
那就只能说明……
突然,张杨表情诡异的问出一句话。
“姐,是谁确认的这里是第一现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