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 > 第194章 院试主考官

第194章 院试主考官

    第一季种植水稻,她刚来之际没有赶上播种育苗插秧,安排的人只负责农间管理。

    按照里长教授的来照顾庄稼的,夏收比往年种植多了一成收入。

    墨守陈规,还是按照自己往年种植的,就非常羡慕听了新来管理者的人家。

    下半年种植,他们就一改之前的固执和对读书人四肢不勤的偏见,认真从里长那里学习种植经验。

    遇到问题也去请问里长。

    里长不懂,就会去找春阳。

    一来二去,里长这读书人就同百姓们非常熟悉,也有了接地气的平近易人,从百姓们身上也学到不少东西,得到不少的感悟。

    同时他们也在相处中了解到百姓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也会利用闲暇之余教大家伙认几个字。

    秋收收获不错,赵巧月在秋收税收过后召集了所有她安排去管理村子的人。

    花厅里,赵巧月没有进行长篇大论的讲话,简而意赅地对所有人的差事进行了赞扬,又道:

    “大家对这份差事应该是有收获的,咱们读书为了走仕途,走仕途后就是为朝廷做事。

    朝廷是由众多百姓构成的,那我们中很多官员就会下到地方当官为百姓做事,当一个勤恳自勉的好父母官。

    你们如今表现得不错,本官手中有些名额,可以推荐你们来年去应天书院读书。

    你们要是愿意去,本官可以给你们留三个名额。

    最终花落谁家,就要看你们夏收的成绩。

    不参与者,表现优异者,本官会给其他的奖励。”

    能进一步的,还是愿意进一步。

    身为秀才的想要去试一把。

    身为举人的就没有这个志向,不过他们是有当小官员资格的,心中还是挺期待赵巧月安排的奖励。

    赵巧月也没有让他们多多揣测,直接道:

    “我手上还有不少空缺,这些空缺就看大家的表现了。”

    大的官位需要上司或是吏部安排,但小的或是无官阶的,他还是可以自行安排的。

    用它们来激励人,还是可以的。

    举人们确实有被激励到。

    扫了一眼大家,赵巧月吩咐宋娇将给大家的年终福利领着人搬了进花厅里,一一分发给大家:

    “你们不在知州衙门办事,但你们属于其中一员,给大家的四季衣服你们也该有,

    只是衙门这里的衣服不适合你们在田里干活,我给折算成银子分给你们。

    还有五两银子、十斤精米和一只鸡是你们的年终奖励。”

    众人起身拱手谢过赵巧月,欢喜领过东西,也欢喜回了家,又充满斗志回了所管理的村子处继续当他们的差事。

    赵巧月正打算带着重新召集的人去兴修水利前夕,春菊和春易两人回来了。

    两人没有听从赵巧月的吩咐去休息一晚上再来禀报她事情,而是坚持要说完事情再去休息。

    赵巧月知道事情关系重大,她示意两人坐下说这事。

    春菊道:

    “姑娘,我的事情你是知晓的。

    我就不再多说,我现在想跟你说说广宁镇。

    如今它叫万宁镇。”

    这个赵巧月有印象。

    换名的话,需要经过官府同意批准,

    那也该有记录的。

    怎么就没有呢?

    赵巧月疑惑,春菊这边又道:

    “从前的广宁镇已经没有了,因为之前的灾祸,它已经没了。”

    春菊说完这句话,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

    瞧着已经不适合说事的春菊,春易道:

    “当年的灾祸,那里最严重,却被当时的官员隐瞒,没有得到及时救济粮,还闹了瘟疫。

    最后…最后被屠村屠镇,除了早些逃难离开的人,无人生还。”

    这么残忍的事情赵巧月已经明白为何会被彻底掩盖,让它隐匿在尘埃之中不被任何人知道。

    这不仅是当时官员政绩污点,也是当朝天子当政的污点。

    赵巧月道:

    “这事咱们以后就当做不知道,也不要再提。”

    春易应了一声是,又拉了拉身边的春菊示意她回神。

    春菊回神,不明所以看向赵巧月和春易。

    赵巧月又重复一遍她吩咐的话,紧接着又道:

    “春菊你回去休息一阵子再来我身边做事。”

    春菊确实需要调整状态,她领命。

    赵巧月翌日就带着一批人按照莫文曜和自己改进的规划图开始南明州地区的水利。

    人数众多,比之前加固堤坝的人多了几倍。

    她分成五波人分派在不同地方。

    遇到费工费时的,她就悄悄提前去用炸药,然后将被炸碎的大石头或是阻碍归咎在神明身上。

    迷信的大家伙还是很相信这个答案的,每每遇到这样的阻碍都会求求神明。

    赵巧月从未让大家失望,每每都是深夜去办事,又悄悄回到临时住处。

    就连她的属下都不知道她大晚上去干了什么回来。

    入冬的天气寒冷,不过比会下雪的地方好上太多,不会出现冻土结冰情况,也就不会给大家带来不便。

    干活辛苦劳累,赵巧月照旧像之前那样给大家准备三餐足量食物,没有亏待任何一个工人。

    就这样,干活过了一个月,新年降临。

    赵巧月给大家放了十日左右的假期。

    这一年,她又没有同夏娘过年,也没有完成她的承诺,带夏娘看京都的花灯。

    带着对夏娘的思念,赵巧月同属下们过了年,就又去带领工人们修水利去了。

    一直在河道上待了一个月左右,在院试即将开始前的两日她回了衙门。

    赵巧月刚走进衙门,汤大人就见到了她,一边跟着她去办公书房,一边道:

    “大人你可算是回来,下官还以为你忘记二月初五的院士试了,正想派人去告知您。”

    赵巧月问:

    “本官办事不靠谱?”

    汤大人摇摇头,

    靠谱,非常靠谱,

    同时反应过来自己说的话对别人来说没有问题,对赵巧月是很有问题的。

    汤大人尴尬地笑了笑,转移话题道:

    “大人,考生报名已经结束,贡院下官也有让人进行检查和修缮,大人您是否要去检查检查?”

    赵巧月笑着道:

    “汤大人,咱们一起共事大半年,本官对你十分放心,这事就不用本官再去检查,本官相信汤大人你能办好。”

    确实她也真没打算去看。

    既然将事情交给了汤大人,她就没打算再管。

    要不然事事操心,她得猝死。

    赵巧月要踏进书房前问:

    “汤大人还有事?”

    汤大人道:

    “就是考试试卷,大人你需要下官以及其他同僚帮忙出主意否?”

    “这考题本官早已在干活的时候就想好了,汤大人没事就去忙自己的事情吧!”赵巧月将人给打发走。

    汤大人确实没有其他的事情,听话地就告退离去。

    赵巧月询问了留在官府里的春菊有关衙门或是城里外的消息。

    等了解衙门和城里外的消息,没察觉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她才处理因外出留下的公务。

    忙碌一日解决公务,又花了一日的时间带着汤大人等五个下属官员将考题给誊抄三百份。

    这样的工作量,让赵巧月无比怀念复印机。

    同时也想到活字印刷术。

    赵雅不确定死没有死,她决定将这份发明送给别人。

    都是古人发明的,换个古人,赵巧月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想着,她就悄悄将这事让人以故事的形式宣传出去,最终就看谁信故事,谁用于尝试创新发明了。

    而她在二月初五这日,带着考题走进了贡院。

    启元二十一年,她是考生。

    时隔几年,启元二十五年,她成了考官。

    没变的是她还是要在贡院待三日才能离开,以免泄题或是其他事情的发展。

    好在这届考生给力,没有作弊也没有什么其他意外突发事件的发生。

    顺利结束三日考试,考生们顺利离开,她呢,也顺利进入批卷流程。

    不过试卷在到她手中之前,还经过了誊抄糊名,拿到她手上的试卷,字迹都一样,压根不知是谁的。

    她也特意留心看有没有特别标识的试卷,也留心着阅卷官有没有偏私。

    一阵观察,四名阅卷官都没有这样的行为。

    赵巧月带着四名阅卷官熬夜批卷,争取在三日后放榜。

    而考试出去的考生们有欣喜的,也有颓废丧气的,

    还有特意揣摩赵巧月心思的人很扎心,一点都没有取巧猜测对的。

    他们都以为赵巧月关注民生,尤其是水利,其次是厌恶官场贪污。

    结果他们的赵大人一个问题都没有考。

    这是他们认为的。

    然而赵巧月考了如何为官的问题,也考了如何赢得民心问题,为民解决问题措施等问题。

    这些换种说法罢了。

    答案很多都在她来到这里实行的举措上。

    不管怎么样,赵巧月还是从中找到令她满意的答卷。

    三日后放榜,有人欢喜有人忧愁中,赵巧月又奔赴她的水利“战场”了,没有因为怀念过往,而去看看放榜情形。

    而宴请新秀才的事情被赵巧月交给了汤大人进行。

    至于想去应天书院读书的前三名需要在三月三十这天统一找她写推荐。

    于是安逸的弟弟本以为可以见到赵巧月的机会,再次错过。

    但他想到自己考中的案首,期待三月底见到赵巧月这个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