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着东北大地,天空中的繁星如宝石般闪耀,寒冷的空气让人感到丝丝凉意。罗霄和邱成创从研发车间走出时,已是深夜时分。他们并肩而行,穿过安静的厂区,走向宿舍楼。
罗霄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感受着东北夜晚独特的宁静与寂寥。他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天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却充满了成就感。
“老罗,今天晚上还有事情吗?”邱成创一边走着,一边问道。
“应该没有什么事情了。”罗霄回答道,今天确定了火箭炮车的方案,让罗霄一下放松了很多。
“到你宿舍一起喝一杯如何?”邱成创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自己的书包说道:“我这里有好东西。”
“什么好东西?”罗霄好奇地问道。
“到时候你就知道。”邱成创一边说着,一边加快了脚步。
来到罗霄的宿舍,邱成创从书包里拿出几个旧报纸包的纸包和一瓶酒。
“花生、炒黄豆、油渣、咸鸭蛋。还有一瓶烧刀子。”邱成创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几个纸包。
“好东西,你哪里搞来的。”罗霄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块油渣就嚼了起来。虽说罗霄的待遇一直是小灶,但在工厂这一段时间,他实在不好意思让厂里给他单独开小灶,多数情况都是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吃,虽说吃饱不成问题,但也实在是缺肉,所以现在也不和邱成创客气。
“厂里伙食这么差吗?”看着罗霄狼吞虎咽的样子,邱成创不禁问道。
“还行,吃饱不成问题,就是肉少。”罗霄说道。
“老周不是给厂里送来两个做饭的师傅吗?”邱成创问道。
“那是给教授们准备的,人家都是博士出身,喝过洋墨水,吃过洋面包的,总不能让人家也天天吃窝窝头吧。再说了,我要是也天天大鱼大肉,还不被工人师傅骂死。”罗霄笑着说道。
听着罗霄的话,邱成创不禁叹了一口气。
“其实,人家也值那个待遇,不说别的,光是汤先生生产的那个盘尼西林就不知道能救活咱们多少战士。”罗霄一边说着,一边擦了一下油嘴,然后端起茶缸喝了一小口烧刀子。
“舒坦。”罗霄说着,放下了茶缸。
“多吃点,”邱成创把几个菜向罗霄那边推了推。
“别了,打打牙祭就行了,老邱,说吧,有什么事情。”罗霄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把炒黄豆,一粒一粒慢慢地吃了起来。
“事倒是有一个,倒也不是特别大,就是没想清楚。”邱成创一边吃着花生一边说道。
“怎么了?”罗霄好奇地问道。
“这不是苏联对我们教导队的培训刚结束吗,说实在的,老毛子对这次培训是很重视的,基本上是一对一手把手的教。效果挺不错的。”邱成创对罗霄说道。
“这不是挺好的吗?”罗霄说道。
“就是老毛子的做法和咱们很不一样,有时候战士们和教官还会起很大的冲突。”邱成创说道。
“比如。。。”罗霄问道。
“比如挖交通壕,咱们的战士都是习惯完成直线,而老毛子却让战士们挖成折线。还有高射炮防空的时候,咱们的战士喜欢追着飞机打,老毛子却喜欢让所有高炮瞄准一个固定区域射击。即使敌机已经俯冲攻击高炮了也不允许战士移动射击方向。”邱成创抱怨道。
“还有吗?”罗霄平静地说道,
“多了去了,这次还好都是教导团的老兵,如果是新兵蛋子,估计和苏联教官打起来都可能。”邱成创苦笑地说道。
罗霄一边吃着黄豆,一边琢磨着。
“老邱,你知道东野的部队和其他部队的区别吗?”罗霄问道。
罗霄的问话,让邱成创有点吃惊,如果不是部队的直接领导,拿两支部队进行比较往往容易引起矛盾。所以很多事情,大家会去做,但不会去说。
“讨论而已,没有别的意思。”看着邱成创的样子,罗霄明白邱成创误解了他的意思,连忙解释道。
“部队战斗力比较强,武器装备比较好,战士们的政治素质高,战术灵活,人数也比较多。”邱成创说道。
“其实,东北野战军和其他野战军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战术的重视程度。”罗霄说道。
“怎么讲。”邱成创问道。
“你知道101的6大战术原则吧。”罗霄问道。
“当然知道。这是101总结出来的,简单说就是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邱成创快速背了下来。
“具体用法呢?”罗霄问道。
“一点两面,所谓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在主要攻击点上,反对平均分兵的办法。所谓两面,就是必须采取勇敢包围办法,防止敌人逃走。”
“三三制是步兵班编为3-4个战斗小组,每组3-4人,老战士、新战士、解放战士结合配置。攻击时以小组为单位,呈三角形队形。这样进攻时队形疏散,减少伤亡。”
“三猛战术,就是猛烈开火、猛烈冲锋、猛烈追击。”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就是根据敌人三种不同情况(防御、退却、要退而不退),采取三种不同的攻击方法(不打莽撞仗,要打莽撞仗,半打莽撞仗)。一种是敌人守:要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再攻击。一种是敌人要退不退:如果准备好了再打,敌人会跑掉不准备就打,又会碰不下来。这时应先将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攻或围而小攻,用一部分和他打,拖住他,使他摆不脱,然后准备好了再大打。再一种是敌人退:那就要猛追,这时不要等命令,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
“四快一慢就是看准敌人后,进军时要快;抓住敌人后准备要快,调动兵力、布置工事、设置火力都要快,否则敌人就有可能跑掉;而突破敌人后,扩大战果要快;待敌人全面崩溃后,追击的时候也要快。至于“一慢”,就是在发起总攻之前要慢,换言之,不论上级多么着急,都要准备好再战,这是取胜的前提条件。”
“四组一队是以连为单位,设“四组”: 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合起来为“一队”: 突击队。是为了解决攻城战、巷战中的队形问题。同时说明不受四个组的限制,可以灵活运用。”
当邱成创将101的六大战术原则讲完后,已经有点口干舌燥了。
“你知道这6大战术原则给我的感觉是什么吗?”罗霄问道。
“什么?”邱成创好奇地问道。
“第一,101是长期深入前线,听说101很早就要求军师级首长在部队进入阵地一小时后就要报告对当面之敌的侦察情况,在战斗结束两小时后,就要军师级首长提交战斗总结,如果没有这些要求,101不可能对部队的情况了解得这么细致。”
“第二,101的6大战术原则针对性非常强,可以说每一个行动必有一个原因。因果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有时候即使不理解,生搬硬套也可以取得胜利。”
“第三,101将6大战术原则中的每一个原则都被简化成简单的几个词,这样即使学习者不识字,也能背下来。这样就为广大战士学习和理解这些战术原则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第四,101不但亲自对军师首长讲解这6大战术原则,而且要团、营、连、排、班甚至每一个战士都必须熟悉这个原则。而且101几乎是每次战役结束就会和下属讲这些战术原则,可以说说天天讲,见面就讲,有时候象一个婆婆嘴一样,虽然很烦人,但你不能不承认效果的确很好。”
“所以,东北野战军的战术素质是在所有野战军中最高的,也是最能战斗的。”罗霄笑着对邱成创说道。
“那么,我们再回到苏军的情况。苏军在二战时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使得他们的战术和条例与他们的作战方式相得益彰。例如,他们崇尚大炮主义,高度重视炮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坦克的突破能力。因此,他们的许多战术都是基于这种情况而制定的。”
“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刚才提到的老毛子挖通信壕采用折线的方式,就是他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的通信壕设计可以有效地削弱炮弹冲击波对战壕内战士的杀伤力。”
“然而,我们的部队与苏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我们的火炮数量相对较少。基于此,我的建议是,首先要严格遵守苏军的战术和条例;其次,要深入理解这些条例背后的内在逻辑;最后,根据我军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还有一点就是只要形成了经验就要天天讲,人人讲。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这些苏式武器在我们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罗霄的话引起了邱成创的深思,他一边慢慢地吃着花生米,一边琢磨着罗霄的话。
“说两个事情吧。”罗霄对邱成创说道。
“你知道咱们部队在打阻击战的时候在什么时候开火吗?”罗霄问道。
“基本上是50米左右,蒋军有死亡50米的说法。”邱成创说道。
“那为什么是50米?”罗霄问道。
“咱们部队原来武器不行,所以战士们喜欢用手榴弹解决战斗,而50米是手榴弹的投掷距离。所以慢慢地战士们就养成了这个习惯。”邱成创说道。
“我上次看到一个战例,咱们有一个战士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把手榴弹的杀敌效果提高了很多倍。而且还没有花任何代价。”罗霄一边笑着,一边说道。
“提高了一倍,他是怎么做的。”邱成创好奇的问道。
“其实方法特别简单,这个战士发现手榴弹空炸比落地炸效果好很多。杀敌效果几乎可以提高一倍。”罗霄说道。
“没错,手榴弹空炸的确效果好,但就是投掷时间很难控制,容易产生误伤,所以我们一般不允许战士们空炸。”邱成创说道。
“这个战士喜欢琢磨,他发现如果投掷距离是50米,就拉弦后,拿手榴弹在头上转一圈,再投掷,基本是50米空炸,如果是30米,就是拉弦后,在头上转两圈,然后就是30米空炸。后来这个技术他教给他们班的所有战士,于是他们班成了手榴弹空炸班。”罗霄说道。
“这么好的经验怎么没有推广?”邱成创说道。
“我估计一个原因是比较危险,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上级没有注意到这个革新。”罗霄说道。
“你说的这个事情,我们训练的时候可以试验一下,这个效果太好了。”邱成创说道。
“其实在我们生产的时候也是一个样子,101的这些战术原则在我们搞科研和生产的时候也有用。”罗霄说道。
“对你们也有用?”邱成创诧异地问道。
“其实基本原则都一样,比如你们说到的集中兵力集中攻击,你们集中的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进行突破。而我们集中的研发人员的创造力和技术实力。你以为我们给教授们那么好的生活环境是干什么,还有今天你也看到了,像老赵师傅他们这些技术工人,短短2个月,他们配给粮食已经增加了2倍多,现在每个月还增加了10个大洋。是为了什么。这些教授和技工就是我们的最有战斗的部队,而他们攻克的敌人是科研难关而已。”罗霄解释道。
“明白了。”邱成创回答道。
“老邱,记住咱们党常说的一句话 实事求是。只要照这个思路去做事,不会出大问题。”罗霄诚恳地对邱成创说道。
罗霄的话让邱成创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看着邱成创的样子,罗霄一边吃着炒黄豆,一边看了一下包黄豆的旧报纸,突然,上边的一个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去,我怎么把这个事情给忘了。”罗霄一把抄起包黄豆的报纸,也不管撒了一地的黄豆和吃惊地邱成创,就急匆匆向外边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