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告别众人后,来到一处酒馆,进去狂饮一坛好酒。
可到了结账时,他却掏出了粮票,在八十六区时,那里的人都是以此消费。
但他显然忘记了这里不是八十六区,而是天权城,这里不用粮票,而是使用天权币,是天权城发行的一种货币。
李长生被当成吃白食的,当场扣下,不得已在酒馆打工还债。
从那以后,酒馆便多了一位,气质非凡的年轻服务员。
李长生倒也没有抵触,毕竟酒馆包吃包住,偶尔还能品尝点免费小酒。
不知不觉,他已经来天权城一月有余,一场秋雨过后,天气渐冷,书院招生的时间,细数着日子,也快到了。
天权城的人,满怀期待。这书院招生有教无类,不论是否是儒家的人都可进入学习。
因此,书院不止有儒家的超凡者,也有别的路径超凡者。
加入书院,不仅可以和各家超凡者切磋,还可以借用书院得天独厚的地界。
那里灵气也比外界充裕许多,修炼起来事半功倍。
几天后,书院正式开启招生考试,八大书院联合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可进入任意一家书院学习。
书院招生考试,可是天权城一年一度的大事之一。
这天一早,李长生麻溜的起床,没有像往常一样打扫酒馆,而是向老板告了假,前去参加书院的考试。
老板也没有拒绝,毕竟李长生欠的账,早就还清了。
并且,当老板得知李长生是去参加书院考试时,还大力的支持他,临走前,给他打了一壶好酒,带上。
街上人流攒动,也不都是去参加考试,有的只想去凑个热闹。不过无论是平民,还是富家子弟,皆是步行。
这个时代,并非没有载具,墨家的那群人鼓捣出了不少稀奇玩意。
只是天权城以儒家为主,他们对这些奇技淫巧,十分的排斥,明令禁止城中出现这样的东西。
想要见识那些新奇的玩意,只能跋山涉水,前往天机城,那里是墨家主城,一座赛博城市。
说回天权城,在外城区还好,人不是很多,但到了内城区,就开始寸步难行了。
宽敞的长安街道上,被堵的水泄不通。没错,八大书院,都坐落在长安街。
给这条街起名长安街,也是为了纪念,上一个文明的荣光。
考生们沿着长安街,排起了一条长龙。
周围的看热闹的百姓,纷纷给他们让路,不为别的,只因他们才是今天的主角。
这群考生承担了天权城绝大部分的税收来源,这考试费就是其中一笔。
李长生这些时日,打工也攒了不少天权币,刚好足够考试的费用。
秋雨还在下,街上的沥青路面,有些湿滑,但这些并不妨碍考生们的热情。
雨水打在脸上,李长生的心情却极为平静,不似别的考生那般兴奋,他很享受这种感觉。当年秋闱,也是这般。
长安街的尽头,便是书院所在。
人们在废墟上,先建立的书院,而后才有的城市。
没错,是书院在前,城市在后。正是有了书院的庇护,才有了如今的天权城。
这是众多考生,挤破头想书进院的原因之一,获得书院身份,才意味着真正进入上流阶级。
考生们排队交完考试费,便可进入书院。半个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李长生终于进入了书院。
今天考试的主场设在了天策书院,李长生看着眼前黑白双色的建筑,不禁有些出了神。
沉默许久后,呢喃道:“没想到,有朝一日,我还能以学子的身份,再次踏入书院。”
书院里种了不少桃花,花香夹杂着书卷气,让考生们心情愉悦。书院将待考的考生,安排在休息室短暂休息。
今天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只怕有上万名,但书院历年的录取比例,却低的可怕,据说只有不到百分之一。
也就是说,他们最终只有一百名考生能通过考试。
休息室内的考生凝神调息,李长生发动【明眸】,观察休息室内的情况,其中也不乏有几名超凡者。
过了一会儿,八大书院的院长,以及天权城的城主,都来到了看台上。
首席院长示意主考官,考试可以开始了。
考试的钟声被敲响,考生们从休息室走出,外面的雨已经停了,考试是露天举行的。
书院的考试分为文试和武试。
文试顾名思义,就是考察数科,乐科,书科之类。
武试,则是考察实战能力,是超凡者的主场,一般考生只需通过文试即可。
第一场进行的考试是数科,当试卷分发到众人手中,有些人当场愣住了。
“这考的什么玩意,往年不是考鸡兔同笼吗。”考生们有些意外。
这场考试是露天举行,考生们的不满和窃窃私语,在考场中传达开。
但主考官却没有制止他们,考查心性也是考试的一部分。
李长生将笔放在桌上,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掀开试卷,只见试卷上只有一道题目,寥寥数十字,上面写着:
“有三个囚徒,张三、李四、王五,他们都将被处决,但典狱长决定赦免其中一人。囚犯张三恳求狱卒告诉他,另外两人的命运,但狱卒不会告诉他赦免了谁。狱卒告诉张三,李四将被处死。”
“问:张三获赦的概率是多少?”
考场上很多人自信满满,“这题还不如,往年的鸡兔同笼呢,答案不就是二分之一吗。”
这题完全没有任何难度,不少考生的心中都是这么认为的。
李长生深思熟虑后,拿起笔,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答案:“张三获赦的概率为三分之一。”
考生们的表现,看台上的八位院长以及城主等人,都看在眼里。
浮躁大意,是年轻人的特点,也是书院给他们上的第一课。
首席院长在人群中,注意到了李长生,这个年轻人身上有股气质,他看不透。
好似有股力量,将他的【明眸】隔绝在外。他将李淮安叫到身边,同时指向了李长生的方向。
李淮安当然明白,他指的是谁,“回禀首席,此人名叫李长生,也是不久前从八十六区来的。”
“前些日子,引得大道眷顾可是他?”首席院长问道。
“没错,是他。”李淮安毕恭毕敬道。
“他最终选了哪条大道,可是我儒家文道。”首席院长问道。
“他最终所选,正是儒家文道。”李淮安也是从张昭口中得知,李长生最终所选。
“孺子可教也。”首席院长满意的点了点头,便不再过多关注李长生。
很快,这场数科的考试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