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接待员李舒带陈思源来到两个巨型装置下,她用流利的普通话说:“您看,这两个精密的巨型仪器就是对撞机的强子加速磁体,它们对接之后就算建设完成,再对整条对撞实验管路进行检查,就可以进行对撞实验了!”
陈思源抬头凝视这个无比精密的装置,它的外部一层焊接一层,非常精密,外壁展露无数机械元元件的巨型磁体缓慢靠近起来,装置中间如针一样细长的强子对撞管道对接并插入对面的巨型加速磁体。
随之,陈思源的内心也产生出某种不安,他皱着眉头,神情中更多出一份凝重。
李舒走到陈思源面前,看着他问:“您没事吧,陈思源天才?”
“天才?”
陈思源也看着李舒。
她五官精致,一双棕色的眼睛清澈而又明亮,皮肤白皙稚嫩,犹如剥了壳的鸡蛋,在高挺的鼻子下还有着一张粉嫩的嘴唇。
短暂的对视过后,陈思源问:“是你们西方媒体这么报道我的吗?”
“是的,在您代表中国参观大型强子对撞实验基地之前,媒体提前了解您是被保送到复旦大学,所以用天才来报道您。”
“这样啊。”
陈思源看向电梯的方向,于是向那里走去。
李舒跟在后面,问道:“您不继续参观了吗?”
“就参观到这里吧,我还要去往另一个地方。”
随后两人乘上电梯,陈思源站在电梯正前方最中间的位置,李舒默默站在身后。
直到电梯打开,陈思源和李舒走了出来,然后向着实验基地的大门外走去。
不久处后驶来一辆豪华的黑色汽车,它慢慢减速,最终停在了陈思源前面。
“李舒美女,谢谢你带我参观,就在这里道别吧,德国政府邀请了我进行演讲。”
“那您参观完之后,依然不看好对撞实验吗?”
“是的,替我传达给实验基地的负责人,对于他们想用对撞实验发现新的粒子,来实现基础科学以及理论的突破,我持悲观态度,因为这种概率实在是太微小了,就连LHC也是偶然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他们寄希望于这种渺茫的事情,还不如用更高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模拟黑洞,这样对于理论物理的研究可能更有用一些。”
说完陈思源坐上汽车的后排,李舒看着汽车启动,慢慢远去,直到完全消失在视野中。
接送陈思源的汽车,目的地是一座大教堂。
在汽车驶来的时候,教堂外早已门庭若市,各国记者已经架设好摄像机,都要记录下这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天才。
等车门一打开就闪个不断,相机、摄影机都聚焦于这位年轻帅气的天才身上。
陈思源下车之后没有停留,直朝大教堂里走去。
里面的外国人早已等待已久,见陈思源笔直地走向舞台最中央的演讲台。
他一头浓密的碎发,刘海齐整,刚好盖在眉毛上面,目光冷峻,鼻子也较为高挺,长着一张俊俏的瓜子脸庞。
摸着话筒,陈思源讲:“感谢各位到来参加我的讲演,这次我接受德国邀请是想发表我个人的一些观点,首先我想说我并不像德国媒体报道的那样,因为保送复旦就是所谓的天才。”
“我觉得人人都可能取得伟大的成就,成为爱因斯那样的天才,但可惜的是,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公、社会制度的不平等和其他复杂原因,他们并没有机会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去挖掘自己的潜力,为这个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只能平凡的度过一生,也不能向那些捉住时代机遇的成功人士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可。”
“什么?”
“我是不是听错了?”
“他在说什么?”
“他想表达什么?”
不断有人发出疑惑的声音。
等会场稍微安静下来,陈思源继续讲:“我想告诉各位,如今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却有些人因为某些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成果而沾沾自喜,认为人类已经是足够先进,其实这是非常无知的。”
讲完陈思源目光横扫会场,默认这段悲观的讲话会遭到某些外国人的反对。
果不其然,有一个中年人站起身来,大声说:“你的观点是错误的,现在中国的聚变工程实验堆已经建设完毕,并成功尝试第一次聚变点火,这标志着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将掌握可控性核聚变技术。”
陈思源稍加思索,然后说:“在阐明我的观点之前,我需要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可控性核聚变是使用氢的同位素氘氚作为聚变原料,在满足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的乘机的条件下,达到1021量级,输出能量达到输入能量的20倍以上,才算实现真正的可控性核聚变反应;为了实现可控性核聚变,科学家探究出磁约束的方法,利用洛伦兹力实现对等离子体的约束;但在超高温的环境下,原子结构崩溃,电子和原子核分离,以高速混乱的方式运动;这种情况中,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只有在横穿磁场时才会被磁力束缚,而绝大数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是混乱的,它们会发生偏移而逐渐飞离磁场,不再受到约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环状磁场,就能把带电粒子永远约束在里面;可是经过进一步实验发现,环状结构存在磁力强度不均的磁场强度梯度变化,所以在后来在磁场中间添加一层线圈,为这个线圈通上电,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磁场,然后又在磁场外部安装一组线圈,对磁场实施更准确的控制;最终研发出来的等离子体约束装置就是托卡马尔,而中国的聚变工程实验堆也是基于托卡马尔建造的重大科学工程。”
“所以你想通过这些专业知识表达什么?”
“我想说的是,可控性核聚变虽然承载着人类未来的希望,但它实际上是一项永远无法彻底攻克的技术。”
老外反驳道:“人类即将进入一级文明,你这种骇人听闻,总是强调人类不足的人简直就是疯子,你已经固执的无可救药,还坚信自己所谓正确的思想,你只是因为制造与社会主流相反的声音才受到关注的而已!”
这些话虽中肯,但陈思源不会因此退缩,双手放在演讲台上,低下头沉思。
几秒后,陈思源抬起头又讲:“其实那些反对我的人,才是我想要唤醒人类的根本理由;他们只在乎社会发达先进的一面,认为即将来到的时代是人类最理想的世界,因为不了解科研领域而忽略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停滞的一面,所以我更希望看到可控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因技术难题而停滞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为现有科技水平沾沾自喜的人清醒过来,看到基础科学研究所处的艰难处境。”
晚上,李舒在Tik Tok看到了这个新闻的视频,她惊叹于陈思源的言辞,不仅在于看待未来的眼光,还佩服他专业的物理知识,但陈思源对人类未来的看法还是太悲观了,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这并不会警醒人们,反而会遭受反感。
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李舒的情绪,甚至睡觉的时候还做了一个梦:
在实验基地中,陈思源和科学家查尔斯正在准备进行一次对撞实验。
当查尔斯按下按钮,屏幕上却未能显示粒子撞击的模拟画面,这让他非常诧异。
“难道发生故障了吗?”
查尔斯思索着,然后看向陈思源说:“你刚来实验基地,正好缺乏一个表现的机会,这个检测故障原因的工作就交给你吧。”
“好。”
而当陈思源来到粒子加速磁体,拿着专门的仪器检测加磁体的元件是否正常时,正巧一束高能粒子以光速穿过,它直接贯穿了陈思源的头部,然后就失去意识,倒在了地上。
从梦中惊醒,李舒额头上冒出冷汗,情绪显得非常焦虑,她开始担心陈思源,而女性的直觉告诉她这个梦并非偶然。
而在大型强子实验基地内,科学家正在进行第一次对撞实验,巨型对撞机运作的声响“唝唝唝”响个不停。
控制室内,巨型显示屏幕上模拟出轨迹,科学家们盯着画面,看见发生撞击,迸发出了某种扰乱的物质,它们像毛线团死死纠缠一起,并扩大缠绕,发生着诡异的变化……
这些物质内外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发生变化,逐个向内坍缩,发生形成粒子云的变化。
只过了几秒,就已经诞生无数微光颗粒,就像宇宙星辰一样闪耀。
再过一会竟然统统消失……
面板自带的Ai正在进行分析,然后显示:未捕捉到物质存在。
科学家鲍威尔诧异道:“怎么会这样?”
科学家查尔斯严肃地说:“如果什么都没有,实验就算失败了,我们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查尔斯,你的意思是再进行一次实验么?”
“对,我们要继续下去,中国派来的那小子并不看好这次实验,我们必须对他进行回击,同时也是借此机会改变中国对我们的态度!”
“你说得对,那就再进行一次吧。”
查尔斯在巨大显示屏幕下按动了红色按钮,顿时间,总功率又提升到了最大值。
他们注视着面板,模拟的对撞机管道中,传导的粒子瞬间便撞击在一起。
AI面板显示:捕捉到极其微量的物质信号。
查尔斯激动地说:“太好了。”
鲍威尔也激动起来,他说:“我们成功了!”
查尔斯看向身边的助手说:“马上召集记者过来,我们要把这件事报道出去。”
“是。”
第二日出现了一条新闻:德国大型对撞机实验取得极有价值发现。
而此时,陈思源已经乘坐飞机返回上海,完成德国大型强子对撞机考察,然后向中科院上海分院汇报,回到家中。
当陈思源在手机上看到这则新闻,猛然间意识到自己错过什么,于是陷入到焦虑的情绪中,心想:他们似乎是故意隐藏实验结果,用这种方式对我进行反击,他们这次实验发现新的亚原子,甚至还有发现暗物质粒子的可能。
焦虑的情绪一直缠绕在陈思源心头,于是他拿出手机,打电话给中科院的王院士,想要征求王院士的意见。
电话里,陈思源非常礼貌地说:“王爷爷,是我,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王爷爷说:“我都听说了,计划前往德国的中国年轻参观团是你一人去的,对吧。”
“是的,这样国内的声音会小很多。”
“爷爷希望你记住,不要总想着一个人承担责任。”
“我懂王爷爷的意思,这次打电话我还想问关于对撞实验的事情。”
“嗯,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