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间故事集汇 > 第84章 毛遂自荐

第84章 毛遂自荐

    在春秋之交,风云变幻,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尤其引人瞩目。秦国的主将白起,以其智谋和勇猛,大败赵军,并乘胜追击,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围得水泄不通。

    赵国的局势岌岌可危,急需外部援助。平原君赵胜,肩负重任,奉赵王之命前往楚国求援。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较量,平原君深知责任重大。因此,他召集门客,意在挑选二十位文武双全的人才一同前往楚国。经过精心挑选,却仍缺一合适人选。

    此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主动提出:“请让我加入!”他的自信和决心打动了平原君,尽管心中仍有疑虑,但在毛遂的再三请求下,平原君最终勉强同意了他的加入。

    他们抵达楚国后,楚王仅接见了平原君,两人从清晨至中午商讨援赵事宜,却毫无进展,使得求援的形势更加紧迫。就在这关键时刻,毛遂大步走上台阶,声音洪亮地说道:“出兵之事,利害分明,为何迟迟不决?”

    他的言辞激烈,令楚王颇为恼怒。楚王怒问:“此人是谁?”平原君回答:“他是我的门客,名叫毛遂。”楚王愤怒地命令:“退下!我在与你主人谈话,你来此何干?”然而,毛遂并未退缩,反而又向前跨了几步,手按宝剑,坚定地说:“此刻,大王的性命在我掌握之中。”

    楚王见毛遂如此勇敢,言辞犀利,气势如虹,不禁为之震惊,没有再斥责他。毛遂便开始向楚王阐述出兵援赵的益处。他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从楚赵两国的利益出发,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他的言辞诚恳而有力,最终使楚王被说服,心悦诚服地答应立即出兵援赵。

    几天后,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支援赵国。秦军见形势不利,只得撤退。平原君回到赵国后,对毛遂感激涕零,他感叹道:“毛先生一到楚国,楚王便不敢小觑赵国。”从此以后,赵国上下对毛遂极为尊敬,视他为国家英雄。

    这次事件不仅解除了赵国的危机,也使毛遂的智慧与勇气得到了充分展现。他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毛遂的胆识与智慧,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这次经历让毛遂声名鹊起,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以无懈可击的逻辑、严谨的思维,以及那份独特的勇敢与坚持,说服了强大的楚王。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赵国的一次有力回击。从此以后,平原君对毛遂更是敬重有加。

    尽管秦军撤退,但他们并未放弃对赵国的野心。长平之战后的一段时间内,秦、赵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未得到缓解。然而,有了这次经历的赵国更加坚定了信心与决心。毛遂的传奇故事也在战乱的时代里广为流传,成为了后世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典范。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得以喘息,毛遂深知秦国不会善罢甘休。他决定主动出击,深入秦国收集情报。

    毛遂凭借其过人的智勇,成功混入了秦国的核心圈层。在那里,他获取了秦国最新的战略计划。

    当他返回赵国时,却发现赵王已被奸人所惑,疏远了他。但毛遂并没有气馁,他决定将情报交给平原君。

    平原君在看过情报后,大吃一惊,立刻面见赵王,并将秦国的阴谋告知。赵王幡然醒悟,重新启用毛遂,并委以重任。

    在毛遂的计策下,赵国屡次化险为夷,让秦国的进攻屡屡受挫。最终,秦国无奈之下只得与赵国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