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一首军中绿花,唱哭边境两万里 > 第697章 质疑声

第697章 质疑声

    尼古拉与谢尔盖的对话,倘若被哈尔斯耳闻,恐怕会当即气得吐血。

    简直是从他身上薅羊毛薅上瘾了。

    不仅是薅羊毛那么简单了,就是吃定他了。

    此刻,哈尔斯心中虽有疑虑,却未曾往那方面深想。

    在他看来,对方还不至于狂妄到如此地步。

    为了能够尽快看到许参暴毙的新闻,哈尔斯也派人参加了音乐唱片的竞拍会。

    这张唱片的竞拍场面异常火爆,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

    俄方为了最大化利益,并未采取传统的从低到高排名配额的方式。

    而是对每一份唱片都进行了单独的拍卖。

    并且,所有唱片公司均享有多次参与竞拍的机会。

    这一规则顿时引燃了竞拍现场的火药味。

    首拍成功的音乐公司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地恶意抬价。

    在他们看来,只要能让其他竞争者的成本高于自己。

    那么在后期唱片发售的市场竞争中,就能占据足够的优势。

    这就让后面参与竞拍的人苦不堪言。

    竞拍当天,原本起拍价1卢布一张的唱片,最终竟被炒到了5000卢布一张的天价。

    这让哈尔斯感觉如同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在他看来,参与唱片的竞拍,无疑是在为许参作嫁衣。

    但为了能给谢尔盖创造机会,哈尔斯还是咬咬牙,决定参与竞拍。

    毕竟,谢尔盖可是亲自找他要了10张唱片。

    还信誓旦旦保证:“为了万无一失!”

    哈尔斯只能照办。

    “要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哈尔斯自言自语,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许参的灭顶之灾,咬牙切齿之中透露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

    各大唱片公司在获取了各自的份额之后,为了将利益最大化,直接在拍得的价位基础上,翻倍售出。

    然而,这丝毫未能削减大众对这张唱片的狂热追捧。

    即便售价高得惊人,这张唱片依旧是供不应求,一张难求。

    “我非得收藏一张不可,谁也别想拦我!”

    “大家给我个面子,这一轮都先别买,让我先拿到一张,之后你们再买也不迟!”

    “你们都被骗了,这张唱片其实一点也不好听,所以你们都别买了,就让我一个人上当吧!”

    ……

    那些没能买到唱片的人捶胸顿足,只恨自己的钱包不够鼓。

    而成功购得唱片的人则是得意洋洋,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的战利品。

    引来了无数人的羡慕和垂涎。

    有人甚至直接提出愿意加价购买。

    但愿意转手的人却寥寥无几。

    一时间,这张音乐会的唱片成为了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理财产品。

    可以说,买到就是赚到,根本不用担心砸在手里。

    世界各国的音乐家,在聆听这张唱片后,无不给予了高度赞誉。

    他们特别对其中蕴含的华夏特色音乐表达了极深的欣赏之情。

    然而,在好评如潮的同时,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

    其中,一位来自西方的歌手谢尔·迪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争议的核心焦点,便在于华夏传统乐器与现代歌曲之间的融合与碰撞。

    谢尔·迪恩在社交媒体上说:“诚然,华夏的歌曲独具魅力,这场音乐会更是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但我想说的是,华夏的音乐中蕴含着一种古典之美,这与他们独特的乐器密不可分。

    我曾深入研究过许参的音乐作品,他的华夏古风歌曲与乐器的配合堪称天衣无缝,甚至歌词也与之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然而,从这一点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现代乐器在还原华夏音乐特色方面似乎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固然是华夏音乐的一种独特魅力,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成了一种束缚和限制呢?”

    ……

    其实,谢尔·迪恩的意思相当明确。

    他在对这场音乐会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乐器演奏以及许参以往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总结。

    他得出的结论是,华夏的乐器与歌词相辅相成,自成一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更直白地说,就是华夏特色歌曲与国际通用的现代乐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换句话说,现代乐器难以完全演绎出华夏传统歌曲的神韵和魅力。

    其实,许参以往的配乐作品,虽然也巧妙地融入了现代乐器的元素。

    但其核心与灵魂,依然深深植根于华夏传统的乐器之中。

    就拿《象王行》来说,这首曲子堪称华夏传统乐器的集大成之作。

    其中汇聚了大法号、古筝、琵琶、笛子、二胡、大鼓等众多经典乐器。

    正是这些传统乐器的精妙配合,使得《象王行》这首曲子充满了浓郁的华夏特色。

    再比如,歌曲《青花瓷》。

    无论是其旋律的婉转流畅,还是歌词的意境深远,都透露出地道的华夏风味。

    这也正是谢尔·迪恩所强调的观点来源。

    在他看来,那些带有华夏特色的歌曲,无不得益于华夏本土乐器的独特加持。

    谢尔·迪恩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

    他也并没有大放厥词。

    而是基于事实的实事求是。

    然而,即便如此,他的观点还是引来了一些人的反驳。

    “你说的这不是废话吗?华夏特色当然要用华夏乐器来体现了!”

    “这就是华夏独有的魅力,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深厚底蕴!”

    “华夏特色是属于全世界的,等着吧,总有一天,华夏的乐器也会成为国际主流乐器的一员!”

    ……

    对于谢尔·迪恩观点,也有不少支持的声音。

    在这一点上,许多人给出了既客观又中肯的看法,展现了对这一议题的深入思考。

    于是,在一众纷纭的说辞之中,大家开始热烈地讨论起一个核心问题。

    “华夏风格的歌曲与现代乐器之间,究竟该如何巧妙地融合,才能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焕发新的活力?”

    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瞬间便引爆了业内人士的热烈探讨。

    实际上,关于如何将现代乐器与华夏古典歌曲相融合,早已有不少人进行过尝试。

    华夏乐坛的元老陆清风,曾试图将现代乐器的元素融入古典歌曲之中。

    但却失败了。

    这种结合,弄出来的歌曲有点不伦不类。

    基于此,陆清风深思熟虑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华夏风的音乐创作中,必须以华夏古典乐器为主导,唯有如此,方能确保歌曲保留真正的华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