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
陈平安已经带着几分无奈离开了这里。
当然,他是被迫的。
原因很简单。
茅小冬在感知到陈平安来到这里之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亲自登门比较好。
紧接着便找到了陈平安,再然后一起离开。
至于离开要干什么,陈平安自然问了一句。
而茅小冬的答复是探讨儒家道理,时间可能会有点久,说不定会耽误一天的功夫。
这可让李宝瓶顿时不乐意了起来。
一天的功夫,那还怎么玩啊?
没办法,李宝瓶只能够在心里暗骂着茅小冬这个臭老头。
不过李宝瓶的这般沮丧,也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中午的时候,山崖书院直接散播了一个让李宝瓶惊讶万分的消息。
陈平安成了山崖书院的一个教学夫子。
山崖书院教的是儒学。
而儒家讲究的是六艺。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术。
而在“书”这一行列包含着文字书写以及对文化经典的传统学习。
在“书”这一行列中,也不会刻板地只讲授一些书中知识,也会说一些简单的奇闻异事,俗称旁学。
而陈平安则是担任旁学夫子这一称谓。
当然,这个旁学夫子也只会在山崖书院教学七天而已。
一般人很难获得这个资格,因为成为山崖书院的夫子,至少要经过诸多夫子同意。
但茅小冬是山崖书院的院长,他一道命令便可决定。
当然,一开始陈平安是不愿意的,一是因为他对这儒家经典并不十分擅长。
二是因为他规划了一番,在这里也就待个六七天的时间,不会太久。
但事情总会出现那么一点意外。
茅小冬直接向陈平安阐述了山崖书院夫子的地位。
山崖书院,是浩然天下七十二座书院之一。
地位很重。
夫子身份不仅有助于学问传承与获取资源,在提升自身地位方面也极具优势。
在世俗中,夫子会受到世人尊重、百姓敬仰和官员礼遇,甚至有机会入朝为官。
在山上人眼中,成为浩然天下七十二座书院的夫子,代表着拥有一定的学问,只要对方地位不是极高,都会给几分面子。
陈平安想了想,觉得这个夫子身份可以,有的时候说不定在战斗的时候能够首先装一装。
毕竟读书人君子都是坦荡荡的,再到然后以他那武夫的身份阴人一把,确实挺不错。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齐静春表示,可以当这个夫子。
面对齐师兄的话,陈平安自然是要听的。
紧接着茅小冬便对陈平安进行了一番考验。
毕竟这里纵然是茅小冬说的算,但是读书人,倔强得很,认死理,也要讲得就口服心服。
不多久,茅小冬惊讶了,除了儒家的礼、射、御之外。
陈平安对“乐”中的诗词,有着极高的天赋。
陈平安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词句。
这顿时让茅小冬震惊无比,如此诗词才气,堪称大儒。
而陈平安在这时也是突发奇想,在朗诵这首诗词的同时,也是运用着原始理解,对这些诗词进行了特别的感悟,突然间身上也是荡开了一层独特的文韵。
这更让茅小冬惊讶。
然而在这时陈平安却是直接摆手,他表示这首诗词不是他所做。
面对陈平安的这番坦白,茅小冬心中有着几分钦佩,至少君子坦荡荡。
同时也是更加认同了陈平安的为人。
然而茅小冬的惊讶还在后头。
陈平安对“术”中的算术等也是别出心裁。
陈平安向茅小冬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方程式的求解方法。
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
其实像这些方程组,在儒家的学问中也有。
如天元术和四元术,便类似于方程组。
但陈平安的讲解,让这些知识更加清晰易懂……
也正是因为如此,陈平安对儒家的“术”已经是可以过关。
同时陈平安也是可以获得“术”这方面的儒夫子称号。
陈平安自然也是接受。
接下来自然是教学问题,但是陈平安表示他可以再挑战一下“书”这方面的知识。
毕竟“书”中有的一些杂学他想要看看,他想要教一些旁学。
原因是陈平安觉得,旁学有意思。
毕竟旁学有的时候是讲故事,相当于一个说书人。
陈平安觉得,说书人更加符合他的道。
茅小冬听到这话也是没有什么迟疑,既然陈平安有这个信心,那他也就支持这个小师弟。
也正是因为如此。
那本来已经逃课成为习惯的李宝瓶,兴高采烈地背着小竹签前去听课。
当然,李槐以及可以行动的林守一,还有于禄、谢谢等人,自然也是好奇地走了过去。
其中还有崔东山,陈暖树,陈灵均。
山崖书院,丙等学堂内。
“来,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讲讲那个曹操……”
陈平安手持竹尺敲了敲书案,目光扫过众人:“那曹操身为汉室臣子,拿着匕首朝董卓步步逼近,誓要将他杀之而后快,还东汉一个朗朗乾坤,只可惜天不遂人愿,那董卓竟‘唰’地睁开了眼睛……”
瞬间让在场的诸多学子表情一怔,呼吸也是不自觉地轻了一些。
其实在刚刚。
学堂里刚开始没什么人,大多是夫子。
而这些夫子们,他们本想考察陈平安的学识。
但当陈平安讲起三国,尤其是群臣间的谋划与忠肝义胆的战争故事时,这让一些夫子们,下意识地听了起来。
他们原本以为陈平安是关系户,此刻却发现他确实有点儿本事。
丙等学堂的学子们起初因陈平安年轻,对他的讲授心不在焉。
可随着故事展开,他们很快被深深吸引。
除了三国鲜明的人物,陈平安讲述的桃园三结义更是凸显出豪气与忠义,极易引发这些意气风发学子的共鸣,令他们听得热血沸腾。
最主要的是,儒家讲究入世为官、修身齐家治天下。
而陈平安讲的这个故事恰好符合诸多学子的幻想。
特别是在这乱世设定下,会不自觉地将他们带入其中,想象着如何力挽狂澜,成就不世之勋。
渐渐地,这学堂里的人越来越多。
讲了一刻钟后,陈平安走到桌前,清了清嗓子倒了杯茶润喉。
就在这时,一些学子纷纷开始提问。
“陈夫子,刚开始讲的那个桃园三结义,那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什么时候出场?到最后是个什么样的结局?”
“陈夫子,你刚刚提到貂蝉,说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到底美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啊?有没有什么画像啊?”
“陈夫子,那个董卓是怎么死的?还有他那个义子叫吕布,他看起来好勇猛的样子,大概是武夫什么样的境界啊……”
“陈夫子,那个叫曹操的以后怎么样了?他凭借机智假借献刀之名留下了一条性命,但他也是一个绝对的忠义之臣,后面是不是有着很大的作为?”
在这时又是一名学子开口说了一句,他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是乙等学堂的学子。
然而由于这名学子声音比较小,在陈平安喝茶的空隙,向他问问题的人也比较多,所以陈平安并没有第一时间听清。
不过也就在这少年想要再问一遍的时候,一个红袄小姑娘突然笑嘻嘻地来到他身边。
“那曹操啊,其实他是一个大奸雄,他后来可坏了呢,他用了那一碗鸡汤把那皇帝给圈养了起来,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宝瓶剧透般地说着,对着这名少年眨眨眼睛。
她自然听过这些故事,当时是她和陈平安在来这的路上,闲得无聊时,陈平安会讲解一些。
当然,陈平安并没有像现在这般讲解得深入,只是偶尔说上一两个简单的小故事。
曹操的故事正是李宝瓶偶尔听到的。
当时一同听故事的还有崔东山,但他对曹操并不在意,反而一直琢磨着白衣渡江的情节,思索如何将其融入“事功”之中。
那名少年表情瞬间僵硬,万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他本能的不信。
如果真是那样,那不简直就是粉碎了刚才编织好的美梦。
不行,他觉得这个红袄小姑娘很可恶。
他冷哼一声,不再搭理,然而这少年没想到的是,李宝瓶带来的“冲击”,也只是刚刚开始。
当陈平安接下来两天,偶尔讲起了神雕侠侣。
毕竟这是属于一种江湖恩怨,而且还是偏向那么一些伦理的故事。
陈平安讲起姑姑小龙女和杨过之间的故事,这名书生也是听得津津有味,虽觉得有点离经叛道,但也觉得很有意思。
不就是娶了一个比他年龄大一点的女人吗?
当然还有一些学子接受不了的是,杨过称小龙女为姑姑,虽然不是真的姑姑,但是叫了那就要尊重。
这是儒家的礼。
不过像这样的学子也只是想想罢了,毕竟这是一个故事。
然而在那时李宝瓶又突然爆料:“那个小龙女,被一个叫尹志平的道士给玷污了。”
这瞬间让这少年破防,整个人变得极度消沉,一连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心中郁闷。
当然,这也只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