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没有向贵妃请安的定例。
但是后宫后位空悬太久,贵妃作为后宫的实际掌权人,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后宫低阶嫔妃开始前往贵妃宫中请安,初始当然是为了拍马屁,后来请安的人多了,就成了惯例。
淑妃心情好会去,也是和其他姐妹碰个面,说说八卦,大部分时间是不去的,她懒得早起。
官家对此并无看法,既不说众人给贵妃请安逾矩,也不会说淑妃不去请安无礼。
今日淑妃是起早的,顺便让人把公主也叫起来,今日有好热闹看。
公主养在深宫,见人少,本就单纯,出宫就是嫁人,为了锻炼女儿,淑妃从来不避讳让女儿知道后宫的事。
深宫后院,从来没有稀奇事,女人间的你争我夺和男人的争权夺利本质无二,见的多了才会处事不惊。
“母妃,今日有什么热闹?”泰安睡意朦胧。
“今日贵妃要教训新进宫的太子良娣。”淑妃满是兴味,还是女官的时候,贵妃就说不过晏子归,现在就看晏子归变成太子良娣胆量有没有变化。
“贵妃可以教训太子良娣吗?”泰安不解,贵妃娘娘一直想染指东宫事务,但是都没成功,现在可以直接教训东宫的人吗?
“她扯着太子妃的名号呢。”淑妃告诉女儿做什么事都需要师出有名,自己没道理,就要扯个有道理的旗子。
泰安彻底清醒了,她撇嘴,“太子妃不太聪明。”
“怎么说?”淑妃鼓励她继续。
“她是东宫的女主人,东宫的妻妾之争她应该自己在东宫解决,不该请外人来干涉,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她也许觉得贵妃训诫太子良娣很解气,可是外人看来就是她无能啊。”
淑妃搂着女儿夸她聪明,还不止呢,贵妃又不是她正经婆母,让贵妃来做东宫的主,犯了官家和太子的大忌。
实在是昏招。
晏子归看到贵妃殿内坐了很多人并不意外,跟在太子妃身后行礼,等着贵妃发问。
“本宫当初见你就说你和东宫有缘分,当时还不信,现在看如何?”贵妃笑问晏子归。
“都是天恩浩荡。”晏子归坦然,没有之前信誓旦旦说自己不做小结果还是进宫做了良娣的羞耻感。
一时有一时的情况。
“太子妃系出名门,端庄毓质,你往日里心高气傲,日后得好好向她学习,她做太子妃你做良娣都是有缘由的。”
这就是借着身份的差异说晏子归不行。
晏子归笑着点头,“娘娘说的是,我今后一定多向太子妃学习。”
不过一些搪塞话,说来不痛不痒,还省得她长篇大论喋喋不休。”
“本宫怎么听说你进东宫后就霸着太子不放?太子妃最基本的贤淑大度你就没学会?”
“太子妃是妻,我学了她的贤淑大度,她该如何自处?”晏子归看着蔡明珠,“总不能让太子妃去学了妾的做派,再向太子邀宠?”
她也得学得会。
“你这是自认为太子爱你,所以对其他人不屑一顾?”贵妃问她,“可你总有一天会色衰爱弛变成旧人。”
“到时你就明白,一宫里姐妹,自己吃饱了肉,也得给别人喝喝汤。”
“什么吃饱了肉?娘娘是说我吃得多?”晏子归故意装傻。“还请娘娘明示,我该吃多少?”
“你这孩子。”说到这里贵妃还没占到便宜,心里不舒服面上就带出来,“怎么会饥饱不知?”
“可是。”晏子归一派天真,“吃饭这种事今天吃了,明天还得吃,除了到死那天,什么时候能够呢?”
贵妃把太子比做肉,自己享受了别人也得享受。
晏子归直接说太子是每天的饭食,一顿不可缺,一天也不会让给别人。
如果现在是太子妃,她还没有这么理直气壮,毕竟太子妃要贤惠要大度容人,嫉妒也得包装点。
她现在是太子良娣,在东宫生活的根本就是太子的宠爱,她光明正大霸着,有何不可。
“果然身为妾室就是下流胚子,烟视媚行还引以为傲。”贵妃气急,“你日日勾着太子,太子的身体能撑得了几日,本宫又看你能得意到几时?”
晏子归平静看她,“皇后肯定没有用下流胚子说过你,果然。”
晏子归还要摇头。
言下之意就是你贵妃也是妾,下流胚子,而且远远不如皇后,所以才皇后去世那么多年官家都没有扶正。
贵妃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气的脑袋发晕的经历,这回扶着额头对晏子归颤着手,“你走,本宫多余见你。”
“娘娘终于明白了。”晏子归甜甜看她,“东宫的事务不用娘娘操心,不过娘娘要是想我聊天,还是可以叫我,咱们可以交换心得嘛。”
什么心得?
做妾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