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256章你这个小门客,将来肯定也会被重用的

第256章你这个小门客,将来肯定也会被重用的

    哦

    徐增寿有些发怔,然后抬头望向朱小宝,总觉得这身影有些似曾相识,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他并未太在意,随意地瞥了一眼,又低声对徐妙锦道。

    “五妹,答应我,去和那个叫朱小宝的交个朋友吧!”

    徐膺绪轻轻拉了拉徐增寿,示意大哥就在旁边,你说话小心点

    朱小宝在寿礼的冗长仪式中感到无聊至极,听着前辈们的客套话,昏昏欲睡。

    对面的徐妙锦则乖巧地听着长辈们的谈话。

    她偶尔抬头,看到朱小宝昏昏欲睡的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随即,她迅速用手背遮住了嘴,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后,偷偷吐了吐舌头。

    一段时间后,常茂低声对朱小宝道:

    “你可以先离开了,这里很无聊,接下来还要请道士来讲道。”

    朱小宝听后如释重负。

    “好!”

    他轻声跟李景隆打了招呼,然后便悄悄离开了。

    李景隆也想走,但奈何他是已故曹国公李文忠的长子,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留在那里听。

    离开中庭后,朱小宝意外发现徐妙锦也跟了出来。

    “真巧。”

    朱小宝笑着拱手致意。

    徐妙锦也含笑回应。

    “里面太闷了,我出来透口气再进去。”

    朱小宝好奇地问道。

    “你为何还要再进去?”

    徐妙锦答道。

    “因为待会儿有位德高望重的道士要来讲道,我想去听听。”

    朱小宝不解地问。

    “道士讲道有什么好听的?”

    “不过是些神神叨叨,迷惑人心的东西罢了!”

    徐妙锦笑道。

    “你怎么能这样说呢!道教可是我们大明的国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而且,这深山里的道士可不是随便能请来的,听听道,开阔一下视野和见识,不是挺好的么?”

    朱小宝挥了挥手。

    “好吧,我听不懂,就不听了,告辞。”

    徐妙锦耸了耸肩。

    “好。”

    朱小宝正要离开,突然又有些尴尬地转过身来。

    “徐小姐,你……你知道出去的路怎么走吗?”

    徐妙锦看着朱小宝,噗呲一笑。

    朱小宝摸了摸头。

    “我来的时候没留意路,这庭院这么大,路又七弯八拐的,我忘了怎么走了。”

    噗嗤!

    徐妙锦又忍不住笑出了声,接着道。

    “行,我带你出去。”

    朱小宝恭敬地行了个礼。

    “那就多谢徐小姐了!”

    徐妙锦领着朱小宝穿过流水小桥、廊榭、坊门,走了好一会儿才停下了脚步。

    “徐小姐,你还真是厉害,走过一次的路就能记得这么清楚,刚才在中厅上又机智应对,想必不久就会被中山王府赏识提拔。”

    徐妙锦笑道。

    “过奖了,你可比我厉害!”

    “刚才你对曹国公说的那些话,可比我强多了!”

    “你这个小门客,将来肯定也会被重用的!”

    门客

    朱小宝的步伐顿了一下。

    这个姑娘是这么看我的?

    不过他也不想多做解释,门客就门客吧,今天被李景隆那家伙匆忙拉出门,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

    这身粗布麻衣的样子,不像个落魄的门客幕僚,还能像什么

    “哈哈,承蒙姑娘吉言。”

    朱小宝笑着回应道。

    徐妙锦轻盈地迈着碎步在前方引路,朱小宝紧随其后,不久便抵达了一进的院落。

    院落中,乐浪公濮英的幼子濮玙正热情地招待来宾。

    与中厅那些显赫的权贵相比,一进院的客人则由濮玙来接待。

    这时,几位头戴平定四方巾的儒生缓缓走来。

    领头的是洪武二十四年辛未科的状元,许观。

    他献上了一副松鹤图,意境宁静而高远。

    朱小宝对画作一窍不通,而徐妙锦却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许观对自己亲手绘制的寿礼画作感到十分自豪。

    然而濮玙看了之后,似乎毫无触动。

    松树和鸟儿有什么好看的呢?

    既不能吃,也不能用来宽慰人心,但既然是来贺寿的,便也礼貌地收下了。

    许观见濮玙既无惊喜也无赞叹,脸色立刻变得阴沉。

    转念一想,乐浪公一家本是出身卑微,即便成了国公,仍旧是粗人,于是他也就释怀了,脸上却依旧不见喜色。

    朱小宝将这一切人情世故都看在眼里,笑而不语。

    马老头传授给他的知识太多,这些复杂的人情世故,自然逃不过朱小宝的眼睛。

    文人总是如此矫揉造作

    即使内心不悦,也要强忍着,心里可能已经将对方骂得体无完肤,但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笑脸。

    濮家的这位小孙子可能学问也不深,人家送了礼,至少也该说几句赞美之词啊!

    你这样一声不吭,岂不是在无形中得罪了这位文人状元吗

    就在朱小宝准备离开之际,他突然注意到赵明知也正朝这边走来。

    “濮老弟!”

    濮玙在五军都督府任职,自然与赵明知关系密切。

    赵明知手中捧着一尊三清老君的小金像,递给了濮玙。

    “听说老寿星也信奉道教,我便请人打造了一尊三清像。”

    濮玙听后开怀大笑。

    “行行行!我祖母就是信道的,赵指挥真是有心了。”

    这下,倒是让许状元彻底崩了。

    许观哈哈大笑道。

    “若这位大人献的是尊玉道像,定会更好,这金道像嘛,即便不开光也让人眼睛发亮,实在是俗气,恐怕不适合作为寿礼。”

    赵明知有些愕然,他不理解为何这位翰林院的儒生要与自己作对。

    迟疑片刻后,他面红耳赤地道。

    “本官也读了不少三清经书,是带着一些诚意来的。”

    徐妙锦见朱小宝停下了脚步,感到有些好奇。

    “怎么了?你认识他?”

    朱小宝点了点头。

    “指挥佥事赵明知,认识。”

    徐妙锦恍然大悟道。

    “他们这些文人,总是觉得自己苦读多年才艰难地高中,心里多少有些不满和固执,他们想要压制武人,所以什么事都喜欢争个高低。”

    “赵大人是武人出身,可能不善言辞,恐怕一会儿要吃亏。”

    果真如此。

    徐妙锦话音刚落,就听到许观在不远处发问。

    “既然你说你读了很多三清经书,那我问你,你读的那些经书里,无量天尊出现了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