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482章至正十五年,义军议事厅

第482章至正十五年,义军议事厅

    朱小宝在一旁静静听着,没有插嘴。

    他好像有点明白徐允恭今天来的目的了,可心里又犯起了嘀咕。

    为什么他不直接进宫找皇帝说这些事儿,非得通过自家老爷子传话呢?

    朱小宝最终还是没能忍住,问道。

    “徐公爷,这些话您应该进宫去跟皇帝说啊!”

    徐允恭苦笑自嘲道。

    “皇爷今天不在宫里。”

    “而且,老爷子一向深明大义,说话也比我有分量,所以我才来麻烦老爷子的,还望老爷子能拉徐家一把。”

    朱元璋哼了一声,平淡地道。

    “别在这儿恭维咱,咱老了,爱犯困,有什么话就赶紧说。”

    徐允恭赶忙接着说道。

    “家父出身濠州,跟随圣上征战多年,至正十五年,圣上被孙德崖抓住,是家父不顾自身安危,用自己换出了圣上。”

    “家父对圣上的忠心,那是日月可鉴。”

    “圣上登基后,给了徐家无上的荣耀,我们都感恩戴德,作为后人,我们不敢忘记先祖创业的艰难,也不敢愧对他们的功勋……”

    徐允恭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

    “可我这个不孝子孙,实在愧对家父,我既不擅长统兵打仗,也没能力胜任龙骧、武骁、武威等京城四卫的防御工作。”

    “老爷子,我草拟了一份奏疏,想请您过目,帮忙呈递给圣上。”

    “我想请求圣上,让徐家卸掉这些权柄,从此做个安稳的百姓。”

    说完,徐允恭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心脏砰砰直跳。

    解脱了!

    终于解脱了!

    徐允恭的眼眶有些泛红。

    中山王府历经二十多年,这至高无上的权柄,都是父亲徐达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却要在自己手里没了。

    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徐达,对不起徐家的列祖列宗!

    他徐允恭就是徐家的罪人!

    爹!

    为了保住徐家,不孝孩儿只能放弃这些权柄了。

    您说过,最大的心愿就是徐家上下平安。

    您见过李善长、胡惟庸的下场,说伴君如伴虎。

    以前我年轻,不懂。

    现在……

    我都懂了!

    徐允恭心里害怕极了。

    朱元璋躺在摇椅上,依旧闭着眼,没有说话。

    徐允恭知道自己已经把话说明白了,老爷子也肯定听懂了。

    徐家的生死存亡,全在老爷子的一念之间。

    他惴惴不安地等着朱元璋开口。

    可朱元璋却像睡着了似的,躺在摇椅上纹丝不动。

    此时,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些往事。

    那是至正十五年。

    在濠州路的一处帅厅里,年轻的朱元璋,正意气风发地坐在虎皮椅上。

    旁边一群汉子蹲在破旧的凳子上,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这是一伙山贼强盗。

    但其实,他们是淮西义军。

    这些汉子们,各个神情凶狠,满脸都是不怕死的劲儿。

    为首的徐达,脸色阴沉,显然刚刚发过火,脸上还带着怒气。

    徐达旁边站着的,是满脸胡须,怒发冲冠的常遇春。

    蹲在下面的,还有耿再成、周德兴、李善长、花云、耿君用、赵普胜、华云龙、胡大海、冯国用、冯胜、邓愈、廖永安、廖永忠、俞廷玉等人。

    众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这一年,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刚去世,义军群龙无首,正缺个大帅。

    这三年来,以朱元璋为首的淮西军一路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在淮河两岸几乎没有敌手,就像一群杀神。

    朱元璋的战功赫赫,作战勇猛,下面的兄弟们都十分清楚。

    可就在今日,发生了一件让淮西众人极为愤怒的事。

    郭子兴死后,大家都以为朱元璋能顺理成章地当上淮西军的大帅。

    结果,河南的红巾军宋政权却下了一道圣旨。

    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旭,为淮西翼军元帅。

    郭子兴的舅子张天祐为副帅。

    朱元璋只能屈居第三。

    一声惊雷在虎堂猛然炸响,那声浪震得众人耳鼓生疼。

    徐达瞬间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道。

    “特娘的!”

    “定远、滁州、和州、全椒、泗州,哪块地盘不是咱兄弟们拿命拼、用血换的?”

    “再看看郭家,老窝被端,濠州丢得精光,像丧家犬一样逃到咱们这儿,要不是咱们收留,他们郭家算个啥?”

    “凭啥郭天旭和张天祐能当大帅?老子第一个不服!”

    徐达的咆哮声在堂内不断回响。

    紧接着,常遇春、冯胜、傅友德等一群大汉也都大声叫嚷道。

    “不服!”

    “要当大帅,那也得是咱朱大哥!他们算哪根葱?”

    这场激烈的争吵,发生在朱元璋元末逐鹿天下的关键节点。

    也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若朱元璋除掉郭天旭和张天祐,就能立刻掌控淮河两岸的红巾军。

    可这也意味着,要与河南的义军正面抗衡。

    生死抉择摆在年轻的朱元璋面前,他不得不谨慎思考。

    “大哥!”

    徐达急匆匆地跑到朱元璋跟前,情绪激动地说道。

    “你还记得不?想当初打定远,我这条命差点就没了!”

    “要不是我给你挡了六刀,你早就没命了!”

    “我这么拼命保你,图啥?”

    “重八啊!大哥!”

    “你得明白,心不狠,江山不稳呐!”

    “只要你一句话,老子现在就带人去收拾郭天旭和张天祐,拥护你当大帅!”

    徐达话音刚落,其他虎将们也跟着起哄,叫嚷声此起彼伏……

    朱元璋日后能问鼎天下,某种程度上,就始于徐达这番话。

    老爷子眼角缓缓滑落一滴泪,思绪渐渐飘远。

    曾经风华正茂的少年同伴,如今老的老、死的死,尽显岁月沧桑。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把思绪拉回现实。

    徐允恭还在一旁,忐忑不安地等着老爷子开口。

    “大孙,你对徐公爷说的这些话,怎么看?”

    朱元璋声音有些沙哑。

    朱小宝能察觉到,老爷子的身子在微微发抖。

    想来他此刻的心情,定是极为复杂纠结的。

    朱小宝思索片刻后,说道。

    “老爷子,这种事,我没法替您做决定。”

    说着,他看了徐允恭一眼,又道。

    “我家老爷子年纪大了,他和皇帝每多说一句话,都得消耗些情分。”

    “徐公爷,您考虑过这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