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613章受益的是,燕王朱棣啊

第613章受益的是,燕王朱棣啊

    朱元璋“嗯”了一声,看着杨靖会心一笑,说道。

    “你不清楚也正常,毕竟是咱的大孙。”

    杨靖倒也没有生气,只是连连苦笑。

    朱元璋挥了挥手,说道。

    “好了,他让你审出来后第一时间通知他,你赶紧去吧,也别太顾虑咱,咱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不高兴,你明白咱的意思吧!”

    杨靖心里明白朱元璋知道自己先来禀报的原因,是怕朱元璋还在位时就去投靠新主子,引起朱元璋的记恨。

    杨靖尴尬地笑了笑,赶忙说道。

    “下官遵旨。”

    朱元璋挥了挥手,说道。

    “去吧,咱大孙这可真是让咱省了不少心啊!”

    东宫,文华殿内。

    夜凉如水,一名身穿蓑衣的男子匆匆赶到文华殿。

    他脱下蓑衣后,里面的飞鱼服和绣春刀露了出来。

    朱小宝正坐在文华殿喝茶,他微微抬眼,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进来的何广义。

    何广义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屋内,单膝跪地,低头说道。

    “卑职何广义,参见皇长孙殿下!”

    朱小宝说道。

    “起来说话。”

    何广义赶忙呈上一份名单,然后说道。

    “殿下,知晓此次押解税银路线的,兵部有兵部右侍郎马兴业、兵部左侍郎钟勖以及兵部尚书茹瑺。”

    “沐王府那边,沐家三兄弟还有一名亲军指挥也知道。”

    朱小宝目光深沉,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边几。

    看来,知道这次押解税银行军路线的人并不多,总共也就七个。

    兵部涉及一名尚书和两名侍郎,都是三品以上的实权高官,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自然不能轻易动他们。

    沐王府这边,朱小宝相信沐家兄弟是忠诚的,他们对朱元璋忠心耿耿,而且也没有理由去劫交趾的税银。

    朱小宝看着何广义,淡淡地问道。

    “沐王府的那名亲军指挥使叫什么?”

    何广义回答道。

    “回殿下,此人叫于永昌,从洪武十三年起就一直跟着沐王爷南征北战。”

    “云南沐王府也在审讯他,目前还没有结果。”

    朱小宝“哦”了一声,说道。

    “你明天去一趟吏部,找詹徽把此人的履历调出来给我。”

    “遵旨!”

    朱小宝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说道。

    “没事了,你下去吧。”

    “卑职告退。”

    等何广义离开后,朱小宝的目光变得晦暗不明。

    抛开沐王府那名亲军指挥使,兵部的这三个人都有嫌疑。

    马兴业、钟勖、茹瑺,三人都是兵部三品以上的实权人物。

    虽说兵部给出了三条运输路线,但他们只需在三条路线上都安排人手,就有可能劫到税银。

    虽然目前沐王府那名亲军指挥看起来最可疑,但朱小宝却觉得兵部这三人更有问题。

    难道是有人想挑起朝廷跟西南土司的矛盾?

    明初直至明末,土司问题一直让大明王朝头疼不已。

    土司制度是朝廷对无力直接管辖的西南边陲地区土人头目的一种笼络方式,核心是“以土宜治土民”。

    朝廷承认各土司民族首领的世袭地位,授予他们官职,以此进行间接统治。

    但问题在于,朝廷的命令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也就是说,西南土司的存在,就像是大明内部的一个个小朝廷,不受应天朝廷的约束。

    若是这次劫税银是为了加剧土司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呢?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朱小宝顿时愣住了。

    那么会产生什么后果?

    大明会分兵去防御土司,朝廷与土司形成对峙局面,从而分散云贵、西南川蜀等地的兵力。

    一旦形成对峙,这部分兵力就得长期留守在土司地区。

    如此一来,朝廷的兵力无疑会大大减少!

    朱小宝的脸色逐渐变得沉重,内心暗自思索着,大明朝廷兵力若真的锐减,到底谁会从中获利?谁又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思索良久,朱棣这个名字在朱小宝脑海中浮现。

    一想到这个可能,朱小宝心里猛地一紧,不禁心惊胆战。

    难道事情真的是这样?

    会有这种可能性吗?

    若真是如此,那就表明云南和兵部里面,肯定有朱棣安排的内应。

    朱小宝越往深处想,心里就越发感到阵阵寒意。

    就在这时,廖家兄弟从外面走了进来。

    朱小宝收起思绪,问道。

    “怎么了?”

    廖镛回道。

    “刑部尚书杨大人来了。”

    朱小宝微微一怔,心下疑惑,这么晚了,杨靖前来所为何事?

    稍作思忖后,他说道。

    “把杨大人请进来。”

    没过多久,杨靖便神色匆匆,满脸焦急地赶来了。

    见到朱小宝,他急忙行礼,眼中依旧带着震惊与疑惑。

    “臣杨靖,参见皇长孙殿下。”

    朱小宝道。

    “杨大人不必多礼,发生何事了?”

    杨靖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

    “钱有书招供了。”

    “噢?”

    朱小宝有些意外,原本他预估或许要等到明天,没想到仅仅一下午,那家伙就扛不住了。

    “我还以为他真能硬到底呢!”

    朱小宝嘴角浮起一丝不屑的冷笑。

    “把他交代的名单给我看看。”

    杨靖赶忙将钱有书招供的名单呈上。

    朱小宝看完后,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浙东涉案的人数众多,而且全是手握大权的高官。

    朱小宝接着问道。

    “海盐知县还关在牢里吧?”

    杨靖连忙答道。

    “是的,殿下。”

    朱小宝站起身,看了杨靖一眼,说道。

    “看来今晚咱俩都别想睡了。”

    “走吧,真正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杨靖这才明白,原来朱小宝还打算继续审讯。

    他有些诧异,问道。

    “殿下,还要再审吗?”

    朱小宝语气坚定。

    “那是自然,走吧。”

    杨靖不敢耽搁,急忙跟在朱小宝身后,再次前往刑部。

    夜幕降临,雨势逐渐变小。

    他们来到刑部牢房,路过钱有书的牢房时,钱有书突然叫住朱小宝。

    朱小宝侧身看向他,淡淡地问。

    “有事?”

    钱有书苦笑着说。

    “没事,长孙殿下,是本官小看你了,大明以后就靠你们这些后生了,哈哈哈!”

    朱小宝没有理会他,继续向前走去。

    此时夜已深,朱元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今天杨靖所说的话在他脑海里不断回荡,他满心好奇,怎么也想不通朱小宝究竟用了什么手段,能把人吓得招供。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