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636章去国子监,齐泰搞事

第636章去国子监,齐泰搞事

    老二沐晟不解。

    “啊?殿下也没说什么特别的呀,大哥你为何认为他不简单呢?”

    沐春反问道。

    “那你们觉得长孙殿下怎么样?”

    沐晟和沐昂异口同声地说。

    “好!”

    沐春又问。

    “好在哪?”

    两人顿时被问住了,相顾无言。

    沐春笑道。

    “你们都说不出他究竟哪里好,却都觉得他好,能不知不觉的让你们信服于他,这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爹曾经说过,当年他跟着皇爷打仗时,也说不上来皇爷哪里好,但就是愿意追随他,你们知道这是为何吗?”

    兄弟俩摇了摇头。

    沐春的目光深沉了些,接着说道。

    “这是上位者特有的一种魄力,难以言表,却能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

    “不管怎样,我们跟着殿下干,准没错!”

    “所以这次的差事,一定得办得妥妥当当,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兄弟俩暗暗握紧拳头,坚定的点了点头。

    这一晚,朱小宝思绪万千,难以入睡。

    一想到明日要去国子监入学,朱小宝就顿时感到一阵头疼。

    上回见朱栋的时候,就把他恶心的不行。

    那小屁孩脸上挂着鼻涕,穿着开裆裤,自己还得叫他叔叔。

    关键是这次去国子监,肯定还会见到更多这样的小孩!

    朱小宝满心无奈,却又不得不去,只能在内心祈祷老爷子别再添小子了。

    秋日的清晨,空气中还萦绕着缕缕凉意。

    方孝孺与刘三吾同为国子监先生,今日却亲自前来告知朱小宝入国子监求学之事,这显然不合礼制。

    二人传达完消息后,便率先返回了国子监。

    朱小宝心里明白,这两位先生是特意来给他透信儿的,方才还将国子监里一些先生的脾气性格都告知了他,当真是煞费苦心。

    虽说后世对明朝文人的评价大多不高,但朱小宝却不这么看。

    方孝孺为人古板刚直,坚守准则,拥有传统文人的全部优良品德,对后世子孙的教育都以忠君爱国为根本。

    这样的人一旦忠诚起来,便是极致的忠诚。

    而朱小宝,恰巧是皇室的正统继承人。

    方孝孺恐怕早就把朱小宝当作大明下一任储君了。

    纵使朱元璋有一日想要更换储君,恐怕这群刚直不阿的文臣们,也绝对不会答应。

    朱小宝心里清楚,他们请自己进学,也是想让更多的文人认可自己。

    朱小宝收拾妥当后,便迈步向国子监走去。

    他身后跟着以廖家兄弟为首的几名身着华袍、气质不俗的护卫,行走在东宫的甬道上,说不出的庄重威严。

    柔仪殿的门缝里,有两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朝外打量着。

    瞧见走在最前面的朱小宝,两个小姑娘眼中满是崇拜。

    “四妹快看,那便是大哥!”

    “哇,大哥看起来好威风呀!”

    朱小宝察觉到了那两个小姑娘,但脚步依旧没停,走出一段路后,才向廖家兄弟问道。

    “柔仪殿里的那两个小姑娘是谁?”

    廖家兄弟答道。

    “是庶出的宜伦郡主和南平郡主。”

    朱小宝似乎回忆起了这两个小姑娘。

    朱允熥曾向朱小宝介绍过东宫的现状。

    目前,东宫总共有五名皇孙、一名长公主和两名郡主。

    本来还有个三郡主,但因病早逝了,所以就只剩下了二郡主和四郡主。

    两个小姑娘一个四岁,一个七岁。

    她们都是侧妃所出,出生便丧母,所以存在感极低,也很少有人关心她们,甚至就连朱元璋都快把她们给忘了。

    等到了国子监,几位先生都在大门前迎接朱小宝。

    方孝孺带头道。

    “臣,国子监五常博士方孝孺,拜见殿下。”

    刘三吾抱拳道。

    “臣,国子监祭酒刘三吾,拜见殿下。”

    “臣,吴沉参见皇孙殿下。”

    “臣,胡瀚参见皇孙殿下。”

    “臣,苏伯衡参见皇孙殿下。”

    他们都是国子监的先生,专门教授皇家礼仪。

    不过朱小宝清楚,他们的存在意义,更多是在政治方面。

    国家的道德风气、文学发展方向等,皆由他们引导。

    当初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后,之所以大力笼络这些文人,也是希望他们能用笔墨将他的行为合理化。

    朱小宝不敢托大,赶忙恭敬抱拳,向几位先生问好。

    “朱雄英,见过几位先生。”

    想要真正融入这个封建体制,那就必须全力去适应规则。

    至少他现在还没有能力扭转整个封建社会的礼仪观念。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只能融入,身为强者,必须具备这种谦逊的心态。

    即便他贵为皇长孙,却依旧彬彬有礼,丝毫不敢自视过高。

    “臣等实在不敢当。”

    几位先生再度还礼,面上也难得地浮现出几丝欣慰的笑意。

    教导皇子皇孙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只是他们尚不清楚,今日的授课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因为朱小宝早已无需他们过多教导。

    方孝孺和刘三吾自是不会将朱小宝的真才实学公之于众,只能让大家自行去体会。

    如此这般,倒也不失为一件妙事!

    方孝孺和刘三吾心中竟隐隐有了几分期待。

    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刘三吾环顾四周,面露不悦地开口询问。

    “齐泰何在?”

    齐泰此前好不容易从国子监调出,升任礼部给事中,却因朱元璋病重时在午门闹事,又被朱元璋从礼部贬回了国子监。

    几位先生左右张望,皆不见齐泰的踪影,谁也不知他去了何处。

    苏伯衡笑着打圆场道。

    “应当是有事情给耽搁了吧。”

    众人听了,便也没再深究。

    就在众人准备前往学堂之际,门外,朱允炆快步走来。

    见到朱小宝,朱允炆只是态度温和地行了一礼。

    几位先生见朱允炆这般谦卑有礼,都捋着胡须含笑点头。

    在他们这群士大夫的观念里,兄友弟恭便是他们所推崇的处世之道。

    因此,不管面对的是朱小宝还是朱允炆,他们都一心想将所学倾囊相授。

    朱小宝笑道。

    “二弟多礼了。”

    恰在这时,众人便见齐泰远远迈步走来。

    “臣齐泰,参见皇孙殿下。”

    这一礼,显然是向朱允炆行的,齐泰这是在刻意忽略朱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