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648章皇爷爷,让丘福入川给四皇叔出谋划策可好

第648章皇爷爷,让丘福入川给四皇叔出谋划策可好

    朱椿心念百转,本想观察朱小宝是否会给自己暗示,却见他双目紧闭,不由有些困惑。

    事到如今,他只能硬着头皮道。

    “父、父皇!儿臣与蓝玉书信往来,实乃商议川蜀防务……”

    朱元璋抓起镇纸砸向廊柱,青瓷迸裂声惊得朱椿浑身一抖。

    “少废话!咱问你是不是私调兵力!”

    朱椿额头抵地,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颤音。

    “凉国公当年平定两川匪患,结识了土司的一些将领,儿臣希望凉国公暗中知会土司,让其入川……”

    朱小宝闻言,手指微微一颤,却很快按捺住激动。

    果然,朱元璋的儿子没有蠢货!

    蜀王接着道。

    “父皇!儿臣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啊!”

    “这两年川蜀连年遭灾,户部却屡屡以财政拮据为由驳回拨款奏疏,儿臣连军粮都凑不齐了,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出此下策……”

    “还望父皇垂怜!”

    蜀王磕磕巴巴的说完后,小心翼翼地望向朱元璋。

    老爷子不知何时已双目紧闭,仿佛睡着了一般。

    朱小宝倒是心中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

    不管怎样,这个理由虽会让朱元璋动怒,却绝不会让蓝玉性命堪忧!

    放土司进川的本质,是为了制造动荡,以求得朝廷拨款。

    此做法虽有过失,但初衷是为治理蜀地百姓,朱元璋定会网开一面。

    愤怒在所难免,却也只是一时。

    朱元璋缓缓睁眼,面色铁青道。

    “你们可想过,纵容土司入川是何后果?”

    “一旦事态失控,两川之乱再度爆发,如此大祸,谁来担责?”

    朱椿高悬的心,猛地落下。

    他,赌对了!

    他赶忙道:

    “正因如此,儿臣才请教凉国公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将损失降到最小,甚至让百姓不受波及……”

    “简直胡闹!”

    朱元璋厉声道。

    “打仗岂能万全?你们凭什么保证百姓无恙?”

    老爷子肯多言,便说明心已松动。

    若动了杀心,早该直接下令处决了。

    知子莫若父。

    朱椿明白,这态度大概率意味着危险已解除。

    “父皇,儿臣知罪了!”

    朱元璋沉吟良久,未发一言。

    朱椿垂头盯着殿上的鎏金铜鹤,只觉它飘逸优雅,却也静默森然。

    良久,朱元璋缓缓开口。

    “起来吧,跪什么跪?你爹还活着呢!”

    朱椿长舒一口气,此时才察觉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进京之前,他便已揣测透彻。

    蓝玉绝不会牵连朱小宝,甚至会将所有责任揽下。

    他在赌蓝玉的忠义,而朱小宝也在赌他的应变!

    朱元璋余怒未消,沉声道。

    “让你起来,并非原谅你在川蜀的胡作非为!”

    “得亏兵科给事中查明真相,还未酿成祸端!”

    他冷哼一声,继续说道。

    “蜀地缺钱,你竟不找咱,反而闹到这般田地?”

    “若真闯下大祸,即便咱能饶你,天下万民也必食你肉、饮你血!”

    “自毁根基之事,若再敢做,定不轻饶!”

    朱椿明白老爷子仍需发泄怒火,只能唯唯诺诺站在殿中,任凭斥责。

    老爷子之所以采信朱椿,一来是其说辞与朱小宝先前的“推测”吻合。

    二来,是此理由能解释蓝玉为何在谨身殿缄口不言。

    在朱元璋看来,唯有比性命更重要的事,才值得蓝玉以命相护。

    朱小宝听着老爷子训斥蜀王,脑海中却急速思索。

    蓝玉或许是遭燕王算计了!

    朱棣的目的,恐怕是剪除自己的羽翼。

    兵部若有朱棣内应,交趾税银丢失,西垂生乱便说得通了。

    前者牵制南疆兵力,后者险些让淮西勋贵覆灭。

    好狠的手段!

    朱小宝岂能任人拿捏?

    既然有来,便要有往。

    趁朱元璋沉默,朱小宝开口。

    “皇爷爷莫动气,喝口茶消消气。”

    老爷子接过茶水,喝了一口。

    朱小宝则看向蜀王,笑道。

    “依孙儿看,皇叔之所以犯错,皆因身旁缺少能谋善断的儒将。”

    朱元璋端茶的手忽的一顿,殿中的朱椿也愣神看向朱小宝。

    朱小宝继续道。

    “皇爷爷,不如派一员名将去川蜀,既可为皇叔出谋划策,亦可防止他行事冲动,您看如何?”

    朱椿皱眉,暗暗打量朱小宝。

    这小子意欲何为?

    朱元璋沉默片刻,忽然双目一亮,笑道。

    “有理!”

    “大孙觉得调谁去合适?”

    朱小宝佯装思索,片刻后才道。

    “宜派公正之人。”

    “京师各司其职,不便轻动,皇叔与凉国公又需避嫌。”

    “所以,孙儿推荐北平指挥使丘福。”

    丘福乃朱棣麾下第一猛将,与张玉、朱能并称“朱棣三叉戟”。

    白沟河一战,他率部击溃建文军主力,助朱棣扭转战局。

    将其调离北平,恰似在朱棣心口剜肉!

    “丘福……”

    老爷子笑道。

    “大孙,你有心了啊!”

    丘福乃凤阳人,非淮西派系,又久在北疆效力、屡立战功,确实合适。

    既能管控朱椿,又可制衡蓝玉,百利无害。

    老爷子越想越满意,颔首道。

    “好!就派丘福!”

    夜深了,外面还下着雨。

    朱小宝向朱元璋欠身道。

    “皇爷爷,孙儿先行告退,就不打扰您与皇叔议事了。”

    朱元璋颔首道。

    “成,你先回东宫吧。”

    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朱元璋又道。

    “顺路去趟礼仪局,把首席太监的人选敲定了。”

    朱小宝应了声“是”,便转身离去。

    路过朱椿身侧时,他微微点了点头。

    朱椿狐疑地看了眼神态平静的朱小宝,心中疑虑翻涌。

    这小子究竟什么意思?

    为何要把北平指挥使丘福调到川蜀?

    难道他不清楚蓝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防备北平吗?

    此举看似削弱北平军备,实则恐为四哥朱棣在川蜀埋下伏笔。

    但朱小宝眼底那抹深意,又让他直觉此事必有筹谋。

    刚才他明显察觉,朱小宝是故意将丘福布控到川蜀之地的。

    待朱小宝离去,朱椿忙收敛心神,再次向朱元璋请罪。

    “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甘愿受罚!”

    朱元璋冷哼道。

    “今夜先宿鸿胪寺,你下去吧。”

    朱椿欲言蓝玉,却又被一声“下去!”给截断,只得耷拉着脑袋,匆匆退下。

    朱元璋的这些儿子,就没有不怕他这个老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