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695章提着两只大鹅去赵府提亲

第695章提着两只大鹅去赵府提亲

    朱元璋沉思了很久,看着朱小宝问。

    “大同是边关的门户,不能乱,要是调你十三叔回来,派谁去镇守合适呢?”

    朱小宝摇头。

    “这得看皇爷爷的意思,不过内陆好像没什么好封的,一切还是您说了算。”

    朱元璋点了点头,显然也还没拿定主意。

    最终的决断,还要看代王朱桂在大同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要是能把他从北疆调回应天,就相当于是断了朱棣的一只手,朱小宝自然是乐意的。

    爷孙俩又聊了一会儿,礼部尚书李缘就到了。

    朱元璋对朱小宝道。

    “成了,既然正主来了,你问问李尚书,昨日是怎么说你的吧!”

    朱小宝点点头,咧嘴看向李缘。

    “李大人,这‘小朱重八’‘血手人屠’是咋回事?”

    李缘瞬间头皮发麻,连忙抱拳认错,尴尬到脚趾扣地。

    “臣……臣有罪!”

    “臣不过是与同僚随口说了两句,绝对没有想要诋毁皇长孙殿下的意思……”

    李缘心里慌得一批。

    这对爷孙,可没一个是好对付的!

    他根本摸不清他们的心思,只能乖乖低头认错,等着处罚。

    朱元璋看了眼朱小宝,对李缘说。

    “这罪过先记着,走,先陪咱去赵府提亲。”

    朱小宝这才明白,感情老爷子今日出宫是为了这事儿。

    朱元璋与朱小宝换了布衣,李缘则扮成家奴。

    三人一同前往五军都督府指挥佥事赵府纳采,也就是后世说的提亲。

    提亲的礼物并不贵重,只有两只大鹅。

    路上,朱元璋兴致勃勃地给朱小宝讲六礼的细节。

    朱小宝对这些事不太懂,虽然读了不少古籍,但大多是关于国家大事的,对结婚这种事真是一窍不通,好在老爷子什么都知道。

    朱元璋背着手边走边讲,后面提着大鹅的李缘也乐呵呵地跟着。

    虽说让礼部尚书当“提鹅的”有点掉价,但能见证皇长孙娶亲,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荣耀。

    “你这迷糊小子,啥都不懂!还有不到四个月就结婚了,咱刚说的六礼听明白了没?”

    朱小宝忙点头。

    “哦哦,还没明白。”

    接着笑道。

    “反正有爷爷在,到时候您一手操办就行,我看乡里都是老一辈操持,哪用小孩子操心?”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

    “你小子,这种事也想偷懒?”

    朱小宝想了想,说。

    “爷爷要是嫌麻烦,让李大人主持咋样?”

    李缘眼睛一亮,赶紧赔笑。

    “这事儿我熟!”

    朱元璋狠狠回头。

    “一边去!”

    “咱孙子结婚,要你瞎操心?”

    李缘尴尬地笑。

    “对对对,皇爷说得对!”

    路过秦淮河,朱元璋忽然对朱小宝道。

    “大孙,跟咱走!”

    朱小宝好奇,李缘也是一头的雾水。

    不是去提亲吗?

    这是要干啥?

    只见朱元璋径直走向河边的枯枝垂柳。

    树下,一个缺牙的老头正稳稳地坐在那儿钓鱼。

    老头回头盯着朱元璋看了半天,忽然笑道。

    “是你?咋,你大孙要成亲了?”

    老爷子放声大笑,指着李缘手中的大鹅,自豪道。

    “今儿个纳采,明年便抱重孙!”

    “你好好钓,明年咱一起钓鱼逗重孙!”

    朱小宝一脸无奈。

    说完,朱元璋昂首离开,留下茫然的老头。

    朱元璋边走边大笑。

    “大孙,你赶紧给咱生一堆,咱一定要比下他去!”

    朱小宝嘴角抽了抽,愣是没憋出一句话来。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到赵府的时候,天还早。

    赵明知今天匆匆吃了早饭,就打算出府。

    可刚一出门,就见到朱元璋三人负手立于门前。

    他愣了愣,接着惊呼。

    “皇……皇……”

    他话还没说完,朱元璋就已经进了院子。

    李缘提着大鹅,看着发呆的赵明知,无奈地说。

    “小赵啊,你能不能尊老爱幼些?我都提了一路,手都快废了!”

    赵明知赶紧接过鹅,回神道。

    “李尚书,这大鹅……”

    李缘笑道。

    “你傻啦?知道这是大鹅还不明白啥意思?来提亲了啊!”

    李缘眼中闪过一丝幽怨和嫉妒。

    从古到今,能让礼部尚书亲自当“提雁郎”的,压根就没有!

    这赵家还真是走大运了,当年懿文太子纳妃都没这待遇!

    倒不是朱元璋不宠朱标,只是那时候他是皇帝,太子妃不过是儿媳妇,哪能让老爷子亲自上门?

    现在情况不同了,老人心态返璞归真,又喜欢赵婉儿的端庄实在,就没了皇帝的架子。

    赵明知只觉得头皮发麻,兴奋得像在腾云驾雾。

    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他赶忙迎进中厅,请朱元璋坐主位。

    朱元璋让他在旁边的主位坐下,他却一个劲摆手。

    “不敢不敢,卑职哪敢和皇爷坐一块儿啊!这可是大不敬!”

    朱元璋挥手道。

    “今儿个别那么多规矩!”

    赵明知说什么也不敢坐。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

    “今日提亲,六礼的头一步,咱亲自来一趟。”

    “咱答应过你们的,说要风光地娶你闺女过门,咱没骗你吧?”

    赵明知吓得不行。

    “皇……皇爷哪儿会骗卑职啊!”

    见他一脸着急的样子,朱元璋脸色不太好。

    “你这是何意?不欢迎咱?”

    赵明知赶忙解释。

    “不不不,皇爷误会了!今日军中演武,时间来不及了,卑职……”

    老爷子哼声道。

    “演武重要还是提亲重要?今日你不用去五军都督府了,赶紧去把闺女叫出来。”

    “李尚书,你准备好提亲问名、生辰八字的礼数,今天一起办了。”

    朱元璋办事向来雷厉风行。

    正阳门西外三里,便是京师的演武场。

    一列列军队肃杀地站着,重骑营、轻骑营、步兵、投石手、弓箭阵、火器营等整齐排列,现场气氛严肃。

    这是新任大都督平安上任后定的新规矩,每月举办阅军竞备。

    平安是个很有谋略的将领,把山东边军的训练方法带到了京师。

    他觉得五军都督府的兵马虽然厉害,但骨子里的那股“气”还是比边军差了点,打算通过训练补回来,必要时还得拉出去实战,让军人在战场上变成真正的铁血战士。

    这时,一个亲兵骑马扬尘而来。

    “启禀大都督,前军指挥佥事赵明知,临阵无故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