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857章大孙,咱老了

第857章大孙,咱老了

    何广义道。

    “太孙殿下,此事不可小觑。”

    “那领头的叫纪纲,是山东德州人,此人是生员出身,侦缉本事厉害,帮山东按察使司破过好几大案,逻辑缜密,侦查分析都是顶尖的。”

    “听说有回一个寡妇溺水,他光看脚印和人际关系,半盏茶功夫就锁定了凶手……”

    “行了。”

    朱小宝打断了他。

    纪纲这号人物,他熟得很。

    永乐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出了名的狠辣,办过不少惊天大案,整个明朝锦衣卫指挥使里,能在史上传得沸沸扬扬的,也就他一个。

    “隐鳞密卫……”

    朱小宝起身,冲不远处一个正干活的中年人招手道。

    “你过来。”

    “你是应天府府尹?”

    等那人过来,他又指了指茅屋和坟地。

    “这房子和坟,你给孤留着。”

    说完转身就走了,留下楚府尹在雨里一脸懵逼。

    “太孙殿下咋知道我身份的?”

    旁边的属下连忙拍起了马屁。

    “肯定是大人您气场不凡!”

    楚府尹瞪了过去。

    “放你娘的屁!分明是太孙殿下眼光毒辣!”

    下属心里暗叹。

    不愧是府尹大人,连拍马屁都拍得这么清新脱俗,想不升官都难啊!

    回谨身殿换过衣裳,郑和便让人把湿衣送去了浣衣局。

    朱小宝背着手,对殿外的何广义吩咐道。

    “速发信,让锦衣卫在山东拦住张霞,别让她进北平。”

    纪纲可不是善茬,朱小宝真怕张霞出事。

    他跟朱允炆不一样,哪怕再想知道燕王兵工厂的底细,也不愿让她去冒险。

    至于朱允炆当年让吕氏使阴招扳倒自己,那都是过去了,不值一提,他也犯不着再惦记朱允炆这号可怜虫。

    刚吩咐完,郑和便急匆匆跑来。

    “太孙殿下!小祖宗病了,太爷让您赶紧回东宫!”

    朱小宝一惊。

    “小家伙咋了?太医去了吗?”

    “奴婢已经叫人去请了。”

    朱小宝撩起袍子就往外冲。

    “走!”

    小孩子抵抗力弱,朱小宝没当过爹,半点小病小痛都能让他慌了神。

    到了这年纪,上有老下有小,才知当家人的难处,哪有什么容易的男人。

    没多久到了东宫,他一进门就喊。

    “皇爷爷,小家伙咋样了?太医给诊过了吗?”

    小家伙突然闹毛病,可把爷孙俩急坏了。

    朱元璋一脸懊恼,见了朱小宝就直拍大腿。

    “都怪咱,都怪咱没照看好!”

    朱小宝赶紧拉住他,自己心里也急,面上却稳得住。

    “皇爷爷,小孩子身子本来就娇弱,这事儿哪儿能怪您啊!”

    朱元璋搓着手。

    “都是咱给他瞎喂东西,他就尿出红水来了!”

    “啥?”

    朱小宝愣了。

    “啥叫尿红水?”

    “就是撒的尿是红的!”

    朱元璋急得声音都变了调。

    朱小宝听完反倒笑了。

    “嗨,这有啥?准是红糖水喝多了,爷爷您别紧张,我还当是出了啥大事了呢!”

    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你说的是真的?”

    看老爷子那满脸焦急,眼角的皱纹都拧成了疙瘩,朱小宝心里一软。

    “我还能骗您不成?”

    正说着,太医院院正孙一脉笑眯眯地走了出来。

    “皇爷,太孙殿下,您二位放宽心便是,没大碍的!”

    “这孩子就是红糖水喝多了些,方才喂了水,尿色已清,绝非什么重症。”

    朱元璋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朱小宝谢过孙一脉,转头见老爷子还在那儿自责,又赶紧劝道。

    “爷爷,您可别把这事儿放在心上,真不是什么值得挂怀的大事。”

    朱元璋闷闷应了声。

    朱小宝心里明白,老人家这辈子见多了生死离别,最怕的就是伤病。

    当年朱标走的时候,他能在百官面前稳稳当当处理国事,那心境得多硬啊?

    可如今老了,反倒越来越脆弱了。

    扶着老爷子进房时,小家伙一看见朱元璋,当即晃着小胖胳膊扑腾着要抱。

    老爷子笑着去接,手却倏地一软,孩子身子猛地往下一坠,多亏朱小宝眼疾手快,悄悄用手托了托小家伙的屁股,才稳稳接住。

    逗了孩子一会儿,老爷子便将他交给了婉儿。

    朱小宝扶着老爷子往外走。

    刚到院子里,朱元璋便叹了口气,看向朱小宝说道:

    “大孙啊,你有心了!”

    “啊?”

    朱小宝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愣神。

    “方才咱手没力气,差点把孩子摔了,亏得你那一下托得巧,没让咱在孙媳面前露了窘态。”

    朱元璋说这话时,声音里带着几分落寞。

    “不服老,是真的不行喽!”

    朱小宝赶紧笑道。

    “爷爷您是操心操的,缓过来就好了。”

    朱元璋没再说啥,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背着手往外走。

    朱小宝默默跟着,一路到了谨身殿。

    老爷子坐在案前发了半天呆,朱小宝也没打扰,就静静陪着。

    转眼到了四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海风带着潮气四处乱窜。

    倭奴岛上的明军将士都穿着厚厚的盔甲,比起冬天打仗,夏天更熬人。

    还好蓝玉主导的这场战争打了半年,眼下总算快收尾了。

    叛乱中,江户家族杀了怀良亲王。

    倭奴嘴里的天皇,早成了没人当回事的笑话。

    他们的兵马,这会儿缩在东线一小块地方,根本动弹不得。

    江户家族之前喊着要“六百万人玉碎”,蓝玉便成全了他们。

    遇着活人要么直接砍了,要么折腾够了再杀。

    明军活脱脱跟土匪似的,把倭奴的家产抢了个精光。

    这会儿蓝玉、冯胜、蓝破虏的中军合在一处,四十万大军把倭奴仅剩的百万人堵在东边角落里。

    江户家族训练的死士一开始确实给明军添了不少麻烦。

    这帮人跟疯了似的搞自杀式袭击,局部战场上挺吓人,可放到大战略上,根本不够看。

    大明还在源源不断往倭奴送兵,登陆的陆军都有六十万了,战略物资也跟着往这边运。

    光是这架势,就赢定了。

    浙东、辽东、交趾的战船在海面上游弋,就怕有漏网之鱼。

    连朝鲜都派了十几万兵来帮忙,李成桂这是摆明了要讨好大明,讨好朱小宝。

    倭奴高层的斗志早就被打垮了。

    不管是论战斗力、意志力,还是战略布局,江户家族的那些将军跟蓝玉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蓝玉打仗鬼点子多,倭奴的那些小算盘,他一眼就能看穿,好几次都反将一军,把对方耍得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