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40章 忍不住了!去举报他!

第40章 忍不住了!去举报他!

    一个个的报道。

    一个个夸张的标题。

    舆论的报道也才刚刚开始,报道多只是对《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快讯进行简单解读发表出来的。

    有些报道的解读很有意思。

    比如,说江州大学团队发现了疑似飞碟原理的现象,还有报道把新发现和外星科技联系在一起。

    两者是同一方向的‘畅想’。

    电磁场干扰空气流动性,岂不是说,飞行器可以干扰周围空气流动,就能实现让自身不再受到没有空气阻力影响?

    多数报道都没有实质性内容,只是一个夸张的标题外加内容介绍。

    伴随着舆论发酵,媒体上也出现了专业讲解视频。

    有记者对同治大学教授彭涛进行了采访。

    彭涛对实验发现进行了专业性的解读,“他们做的是电磁超材料的基础实验。”

    “实验对一种特殊的金属陶瓷进行检测,这种金属陶瓷在特殊状态下,会具备某些电磁超材料的特性。”

    “但是,称不上是超材料实验,可以归类为常规电磁实验,实验中却检测到了呈现规律波动的空气流动性。”

    “现有的理论是无法解释的,说是一种新的物理现象并不为过……”

    彭涛说起了专业性的东西,后续谈的就有些晦涩难懂了。

    对普通人来说,前面的内容已经够了。

    这段视频的播放量很大,看视频的网友也了解了究竟是什么样的新物理现象。

    随着舆论的发酵,好多人的目光也转到了实验论文的作者上。

    张明浩、薛坤、朱炳坤。

    三个作者。

    正规发表的论文,作者顺序都是按照贡献度来排名的,排名第一的贡献都是最高的,一般也会是研究的带头人。

    张明浩排在第一位,说明他对于研究的贡献是最大的。

    问题是,他的‘后缀’标注是博士生。

    其他两个则是教授。

    “博士生,研究贡献排名第一?”

    有些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导师的照顾,仔细一想就觉得不对。

    任何新物理现象的发现都是国际级的重大成果,有些发现甚至会对人类科学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如此重大的成果,导师会把第一贡献拱手让人?

    那不是照顾,是捧杀!

    所以说,作者栏里的博士生,很可能就是研究贡献最大的。

    张明浩……

    好像在哪里听过啊?

    ……

    东港大学,先进与智能材料研究中心,业内简称为‘智能材料所’。

    智能材料所是国家重点科研机构,中心内部发扬多学科交叉的研发优势,在微纳材料、能源化学材料、功能分子材料等多方向,有很多重大研发突破。

    唐杰院士是东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智能材料所的主任。

    他一直希望智能材料所能开启更多先进材料方向的研究。

    比如,电磁超材料。

    但是,学科发展需要人才,电磁超材料是新方向。

    新方向,就代表人才稀少。

    唐杰特别从国外挖来了电磁超材料领域学者郑仁超,希望围绕他打造个电磁超材料研发的小团队。

    办公室里。

    唐杰拿着新一期《中国物理快报》,正和郑仁超谈着第一个发现,想听听他对于‘新物理发现’的看法。

    “这是电磁超材料的基础实验,但还够不上‘超材料实验’的程度。”

    “超材料实验,是根据需求设计所需的材料,再去研究制造方法……”

    郑仁超说了一大堆专业理解,最后道,“他们的发现很惊人,里面可能蕴含着某种未知的规律。”

    “我正准备复刻实验!”

    “不过实验论文上,只是提到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并没有谈材料制备方法,不知道不同制备方法是否影响结果……”

    两人说了一阵。

    郑仁超拿起期刊看了下作者列表,开口说道,“唐主任,所里不是一直想引入电磁超材料方向的人才吗?”

    “他们应该是人才吧,能从基础实验发现新物理现象,水平一定差不了……”

    “我倒是没注意作者。”

    唐杰笑着拿起期刊扫了一眼,顿时惊讶的喊了声,“薛坤?”

    “认识?”

    “江州大学,薛坤……”

    唐杰念了一句,苦笑道,“我不认识,但知道,他一年前还在东港大学。”

    他没有多做解释。

    实际上,郑仁超来所里前,他本来想邀请薛坤加入的,后来才知道薛坤已经离职去了江州大学。

    他们就错过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一年不到,对方就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果。

    郑仁超盯着作者一栏,惊讶的说了句,“第一个作者更厉害,还是个博士生。”

    “博士生?”

    唐杰又仔细看了眼,疑惑的自语道,“张明浩……好像听谁说起过?”

    正走进来的王金路教授,忽然笑道,“唐主任,你不是听我说的吧?”

    “之前有个新闻,说我们大学清退了个学生,对方马上进了江州大学。”

    唐杰有了些印象,顿时问道,“为什么清退?”

    “实验数据造假!”

    王金路道,“他发了个论文,说什么电磁场影响了空气分子。”

    他说着都笑了,“电磁场能影响空气?中学生都知道有问题。”

    “他还把实验发表出来的。”

    “这么明显的错误都不知道,数据作假不作假也根本没什么差别……”

    王金路说着忽然感觉气氛有些不对。

    唐杰的脸黑的吓人。

    郑仁超的表情也僵住了,他已经反应过来,闹得火热的新物理现象,两个发现人竟然都出自东港大学?

    一个是离职,还能理解。

    另一个是因为发现新物理现象,被学校清退了?

    与此同时。

    东港大学理学部实验楼三层办公室,几个年轻教师也在谈论同一件事。

    他们知道的比唐杰多太多了。

    “薛坤厉害啊,过去不到一年就有这么大一个发现。”

    “他那个学生,张明浩,更牛啊!”

    “这本来就是张明浩的实验,他都因为这个被清退了,还坚持实验。”

    “了不起!”

    几个人说起来也焉有荣焉。

    他们和薛坤一个办公室,是同事也能算朋友了,和张明浩也见过,有的还当过张明浩的专业课老师。

    讨论过后,想想又很讽刺。

    薛坤是离职,但内部的人都知道,离职原因是学校连续几年不给申报提职称。

    再进一步追究,就是他和副校长杨学文有矛盾。

    另一个干脆清退……

    而且,清退的原因还是‘新物理发现’相关的实验论文。

    结果人家去了江州大学,用实验证实这种现象的存在……

    这怎么说?

    有人忽然说起,“张明浩那个事,学术调查委员会负责人就是杨学文吧?”

    “就是他!”

    “我听说张明浩和杨学文闹了,后来被清退了……”

    “薛坤也是这样,不给申报提职称,他的年限和成果是够了的。”

    “这家伙明显公报私仇!”

    “不行!忍不了了!去举报他!”

    “对!一起去!”

    “学校不管,就去找媒体曝光,还就不信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能让他称王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