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领先整个时代的构想!(第1/2页)
次日清晨,林默罕见的没有准时起床,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起身用冷水洗了把脸。
虽然起晚了,但厂里的日常运转何建设足以应对。
然而,当他推开办公室的门时,却意外地发现里面已经有人在等候。
市工业局的王为民局长正坐在靠墙的木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早已泡开却似乎没怎么动的茶,眼神望着窗外,显然已经等了一段时间。
“王局长?”林默有些讶异,快步走上前,“您怎么这么早过来了?不好意思,昨天有点…起来晚了。”
王为民闻声转过头,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站起身道:
“哎呀,林默同志,是我冒昧打扰了才对,昨天你们庆功,喝多了起晚点正常,是我有急事,等不及就先过来了。”
林默连忙请王为民重新坐下,自己则拿起暖水瓶,给他重新沏了杯热茶,也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提神。
“王局长,您这么早过来,是有什么要紧事?”林默在王为民对面坐下,开门见山地问道。
王为民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带着一丝急切:“林默同志,你上次在会上提的那个,关于以你们红星电子设备厂为核心,建立配套工业产业园的设想,省里的批复下来了!”
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盖着红头大印的文件,小心翼翼地摊开在茶几上。
“省里原则上同意在我们宁北搞这个试点!文件上说,‘这是探索军工技术与民用产业结合、促进地方工业专业化协作任务盘活资产,提升经济效益的有益尝试。。”
他指着文件上的关键段落,声音都提高了些许:“你看看,省里很重视!这是我们宁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但是…”
王为民话锋一转,脸上兴奋稍敛,换上了请教的神色:“这具体该怎么搞,省里只给了个方向,具体方案还得我们自己拿。”
“说实话,林默同志,我老王搞工业管理这么多年,这种‘产业园’的模式,还是头一回接触。”
“这不像过去搞个厂区扩建或者合并那么简单。这关系到我们整个市未来工业的布局和发展,我心里实在没底。”
“所以这一大早,我就厚着脸皮来找你取经了,你可不能藏私啊!”
林默听着王为民的话,目光扫过那份带着墨香的红头文件,心中了然。
这对于红星厂,对于宁市,确实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如果能走对,那毫无疑问能够赢得10年甚至是20年的时间,走在全国前列。
他端起茶杯,吹开浮叶,轻轻啜了一口滚烫的茶汤:
“王局长,您太客气了。这事关宁市的发展,我们红星厂作为市里的一份子自然是义不容辞。”林默放下茶杯,笑着回道。
“既然省里给了我们试点政策,那我们就要用好用足。我的想法是,这个产业园,不能搞成大杂烩,必须要有清晰的规划和定位。”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宁市地图前,手指点向红星厂及周边的一片区域。
“首先,是选址和定位,还是和之前说的那样,我建议就以我们红星厂和现在的电子设备厂为核心,向周边辐射,规划出一片专门的工业用地。”
“产业园目前核心定位就是为‘红星’牌电视机,以及我们未来可能推出的其他电子产品,提供稳定、高效、高质量的配套供应。”
他转过身,看向王为民,开始详细阐述他的构想:
“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将入园的配套企业,大致分为两大类,或者说两个层次来规划和引进。”
“第一部分,是电子类核心配套。这是为我们当前的产品,也是为未来产业园的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林默的手指在空中虚划:
“王局长,一台电视机,看似一个整体,拆开来就是由无数个电子元器件组成的。”
“显像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线圈、印刷电路板、各种接插件、变压器……等等。”
“目前,我们很多元器件还需要从外地采购,甚至部分关键部件依赖进口,这不仅成本高,供应链也不稳定,严重制约了我们的产能和成本控制。”
“所以,产业园首要任务,就是吸引和培育这些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厂家。”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是主动出击,联系省内乃至国内现有的相关电子元件厂,邀请他们来宁市设立分厂或办事处,我们红星厂可以给出长期采购订单的承诺。”
“二是鼓励和支持本市有条件的单位,比如原先一些街道集体小厂进行技术升级,转型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元器件,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和部分设备支持。”
“三是可以考虑,由市里或者我们红星厂牵头,直接投资建设一两个关键部件的工厂,比如印刷电路板厂,这东西应用广泛,不仅是电视机,很多电子设备都需要。”
他顿了顿,让王为民消化一下,然后强调:
“这一部分,是产业园的技术核心。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当前电视机的生产,更在于为我们宁市积累电子工业的基础。”
“未来,如果我们的研究所研发出了新的电子产品,比如录音机,甚至是更复杂的仪器仪表,这些配套厂就能迅速提供支持。这是为未来的产业升级,埋下的种子。”
王为民听得连连点头,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嘴里喃喃道:“电子类核心配套…显像管、电路板…产业升级的种子…说得太好了!”
林默继续道:“第二部分,是材料与结构件配套,这部分相对传统,但同样至关重要,而且更容易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电视机的外壳、底座、内部的各种支架,旋钮,包装箱……这些涉及到金属加工、塑料成型、木材加工、纸品制作等等。”
“这些产业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我们宁市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础。比如市五金厂、钣金社、塑料制品厂、纸箱厂等等。”
“对于这部分企业,我们的策略是整合与提升。可以将它们集中到产业园的特定区域,形成‘材料加工区’。”
“红星厂派出技术人员,对它们进行质量标准和工艺规范的统一培训,确保他们生产出来的外壳没有毛刺,尺寸精准;钣金件强度足够;包装箱结实耐用。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采购,带动这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林默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同时,这部分配套体系建立起来后,其价值并不仅限于电视机。它同样可以为我们军工产品的非核心结构件、包装运输提供支持,甚至可以为宁市其他行业,比如家具、日用五金等提供服务,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基础工业加工中心。”
“这套标准普及后,甚至也可以用在其他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一章领先整个时代的构想!(第2/2页)
王为民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激动道:
“妙啊!林默同志,你这思路太清晰了!电子类打基础,材料类抓现成,这不仅仅是解决电视机配套的问题,这是要给我们宁市工业动一个大手术啊!”
林默微微一笑,回到座位:“王局长,思路有了,关键在于执行,我建议市里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小组,去统筹规划、土地、基建等所有事宜。”
说到这里,他结合这个时代的特点,阐述了一些“现代”的经济管理思维:
“在管理上,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理念,对于入园企业,市里可以在土地租金、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
“但同时,更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稳定的订单,广阔的市场前景,要用经济利益这根纽带,把大家牢牢绑在一起。”
“第二,强调专业化协作与规模效应,要引导每个配套厂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深,不要贪大求全。比如,一个厂就专门生产电阻,另一个就专门做电容。”
“这样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当所有这些专业厂聚集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服务时,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应,整体竞争力会极大提升。”
“第三,需要建立‘供应链管理’意识。我们红星厂作为龙头,不能只是被动采购,要主动介入关键配套厂的质量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和评价体系。对于质量稳定、交货及时的优秀供应商,给予更多订单和更优惠的价格;对于屡出问题的,要及时淘汰。”
“第四,注重技术溢出与人才培养。产业园不能只是一个生产聚集地。可以依托我们红星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定期为配套企业的技术人员举办培训,鼓励研究所与配套厂合作进行一些小改小革,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这样,整个产业园的技术水平才能水涨船高。”
...........
林默的这番话,王为民听得如痴如醉,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这些理念,虽然还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表述方式,但其核心——市场导向、专业化、供应链、竞争力——已经具备了现代经济管理的雏形。
当然了,目前这些所有举措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
更准确一点的来说是集体企业。
想要将效果发挥到极致,还是要差上一些的。
毕竟国有企业的能动性还是要差上不少的。
但是就目前而言也只能做到现在这样了。
民营经济的真正起飞还得等上好几年。
“太好了!林默同志,你刚刚的这一席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啊!”
王为民合上笔记本,满脸振奋,“我回去就向市里汇报,立刻启动领导小组的筹建工作!按照你这个蓝图来,我们宁市的工业,想不腾飞都难!”
送走了心潮澎湃、干劲十足的王为民,林默办公室重新恢复了安静。
他坐回办公桌前,却没有立刻处理桌上积压的文件,而是陷入了另一层面的思考。
如今的红星机械厂,已经不再是那个几百人、产品单一的小厂,而是下辖多个分厂、研究所,拥有军品民品两条线,建制提升到副师级的综合性单位。
“副师级…”林默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这个级别不仅仅意味着荣誉和待遇,更意味着责任和规范。
过去那种依靠个人威望和几个核心骨干“冲锋陷阵”式的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了,必须进行详细的组织划分,建立起正规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他铺开一张白纸,拿起钢笔,开始勾勒红星厂新的组织架构。
首先是领导决策层,厂党委毫无疑问是核心领导地位,主要把握方向,决策重大事项。
目前厂党委和研究所党委合二为一,林默自己作为厂长兼所长,是行政和科研工作的最高负责人。
副厂长何建设主持日常生产经营,副所长秦怀民主持日常科研管理。
然后是一些职能管理部门。
厂部办公室主要负责文秘,档案、接待、协调。
安保科:主要负责厂区安全以及研究研所安全,保证研究资料的完整性。
计划财务科:负责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金调度、财务报表。
人力资源科:负责人员的招聘、调配,考核,工资福利,尤其要建立技术职称评定和晋升体系,打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成长通道。
后勤保障科:负责全厂的物资采购,仓储,运输,宿舍,基建维修等。
质量管理科:独立于生产部门,负责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监督和检验,拥有质量一票否决权。
再次是业务执行层面,即各分厂,车间和研究所内部:
红星机械厂(一分厂):目前主要负责原有63改部件及“红箭-1”部分结构件生产,下设机加车间、热处理车间、总装车间。
红星机械二厂(二分厂):由前进机械厂整合而来,逐步承接更多“红箭-1”及未来新枪械的生产任务。同样需设立对应车间。
红星电子设备厂(三分厂):专司“红星”牌电视机及其他未来民用电子产品生产,设立电路板车间、装配车间、调试车间等。
微光夜视仪生产车间:目前虽在总厂区内,但因技术敏感性和工艺特殊,应作为独立车间管理,直属厂部。
红星军工技术研究所:按照项目和专业方向进行划分,“轻武器研究室”,“光电技术研究室”,“火炸药研究室”,“电子工程研究室”等。
每个研究室由资深研究员或工程师负责,同时设立所属的试制车间,负责样机试制。
……………
林默一边勾勒,一边思考着人员的配备,将组织架构逐步的一点点完善。
“何建设可以更多地转向全面经营管理和新产业园的协调,张援朝全面负责采购,对外衔接和物资采购,板上钉钉的后勤保障科长。”
“马为国专注电子设备厂,王铁柱这类老师傅,可以担任关键车间的主任或技术总监,新来的大学生们,根据专业和能力,直接充实到研究所各研究室或技术管理岗位……”
一个上午过去,画完最后一笔,林默放下钢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拿起电话,摇通了何建设办公室的号码:
“何副厂长,请你过来一下,另外,通知秦副所长、马厂长,还有各车间主任,下午两点,召开一个领导班子扩大会议,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