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青天(第1/2页)
会议室的交锋尘埃落定。
卢泽娜“双线并行”的策略,在高层决议的保驾护航下,强行启动。
釜城治安局这台庞大的机器,在卢家力量的注入和驱动下;
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略带撕裂感的方式运转起来。
一方面,针对连环复仇案的侦破工作紧锣密鼓。
卢泽娜调集了总局最精锐的刑侦力量,投入了大量资源。
对凶器来源、行动轨迹、目标筛选模式进行地毯式排查。
技术侦查处昼夜不停地分析海量数据。
刑事侦查支队的便衣们遍布城市各个角落。
情报分析科的心理侧写更新了一版又一版。
然而,结果却令人沮丧。
那伙幽灵般的凶徒,仿佛彻底融入了釜城的阴影之中。
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追踪的实质性线索。
所有的努力,都像是重拳砸在棉花上。
除了消耗着人力物力,便只剩下一种弥漫在专案组核心成员间的、近乎压抑的沉默。
这是意料之中的挫折。
能在尹家经营多年的地盘上,接连做下四起大案;
最后甚至动了陈泰而自身几乎无损撤离的势力,绝不会是轻易能揪住尾巴的。
可这依旧带来沉重的无力感。
另一方面,由卢泽娜亲自协调组建、主要由卢系外调人员构成的内部审查单元;
则选择了二十年前那起“盲人雕塑家”陈永亮案,作为清查旧案的切入点。
这个选择经过深思熟虑。
此案是连环复仇的第一起,社会影响巨大,关注度最高。
案件当事人陈永亮和退休检察官郑国明皆已死亡。
且在尹家庞大的权力体系中,郑国明也不过是个边缘角色。
撬动此案所面临的内部阻力相对最小,堪称一块理想的“试金石”。
审查单元的工作推进得异常专注且高效。
他们调取了尘封二十年的原始卷宗。
重新走访了当年可能被忽略的证人——尽管大多已杳无音信或记忆模糊。
甚至设法找到了几位早已退休或调离的原办案辅助人员。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某些环节能明显感觉到一种无形的迟滞与不配合。
但卢泽娜凭借其调配来的资源和自身的强硬手腕,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
随着调查的深入,郑国明当年经办的其他几起案件也被纳入审查视野。
结果逐渐浮出水面,触目惊心。
审查单元提交的初步报告指出,在陈永亮案中;
那份作为“铁证”的法医鉴定报告存在重大疑点。
凶器上的指纹提取和比对流程记录混乱,关键环节缺失。
极有可能系伪造。
不仅如此,报告还揭露,郑国明在同期处理的另外三起案件中;
也存在明显的证据链瑕疵、刑讯逼供记录以及刻意忽视对嫌疑人有利证据的行为。
这三起案件的被告,一人已逝于狱中。
一人在漫长的刑期后精神失常。
唯有一名叫做金永哲的受害者,因“表现良好”,尚在人世。
内部审查单元复核其案卷后,确认了当年定罪证据的严重不足与程序违法。
在卢泽娜的强力推动下,釜城司法系统启动纠错程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4章青天(第2/2页)
正式宣布金永哲无罪,并给予了象征性的国家赔偿。
当形容憔悴、鬓角斑白的金永哲在几位卢系人员的陪同下;
走出那扇象征着他半生冤屈的大门时。
面对提前闻讯赶来的少数媒体,他老泪纵横。
对着镜头方向反复念叨着“感谢卢组长”、“青天大老爷”。
这一幕通过精心安排的渠道传播出去,在民间激起了不小的反响。
尽管连环杀手依旧逍遥法外。
但卢泽娜敢于触碰积年旧案、为民伸冤的举动;
与之前尹家掌控下治安局对旧案讳莫如深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知从何时起,釜城的普通市民开始私下里,带着几分敬爱和期盼,称她为“卢青天”。
这个称号,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悄然扩散。
治安局内部,许多原本处于观望状态;
或因尹家长期把持而不得志的中下层官员和技术骨干,心态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他们倒向卢家,想法各异。
有人是真心折服于卢泽娜展现出的、不同于以往长官的“正气”与担当。
认为这才是司法者应有的面貌。
有人则是审时度势,看清了卢家借此机会强势介入、尹家步步退让的现实。
选择站在即将崛起的新权力一边。
还有人,则单纯是对尹家体系下的僵化与不公感到厌倦,渴望改变。
无论动机如何,卢泽娜和卢家在治安局内部的人望和影响力,确实在稳步提升。
而一个更为巧合的现象,进一步巩固了卢泽娜的声望和“卢青天”的形象。
自她强力推行旧案清查以来。
尽管缉拿真凶的行动毫无进展。
但那令人恐惧的、针对退休司法官员的新的复仇案件,发生的频率却显著降低了。
许多人都将此归功于卢泽娜。
他们朴素的逻辑是:正因为卢组长敢于揭开黑幕,着手清理过去的冤屈。
平息了部分积怨。
使得那伙自称“复仇者”的凶徒失去了继续作案的部分理由。
或者至少让他们感到了压力,从而暂缓了行动。
这种认知,无论其逻辑是否完全严谨;
却极大地增强了卢泽娜行动的正当性和民众支持度。
——————
釜城的治安方,被内部权力的更迭和眼前棘手的连环案件牢牢束缚住了视线。
他们并未将这些手段酷烈、带有明确复仇指向的案件;
与在龙城发生的连环杀手案联系起来。
至于远在黑石监狱深处的林默,更是完全处于他们的想象范围之外。
事实上,就在针对陈泰的复仇成功实施之后。
身处黑石监狱的林默,意念微动。
下达了对文策小组的后续安排:
针对退休司法官员的复仇案件要继续执行。
但在陈泰之后,行动需更加隐蔽,频率可以适当降低。
关键在于:陈泰绝不能是连环案件最后一个目标。
他的身份特殊——正是当年亲手将林默送入监狱的抓捕者。
若复仇在他这里戛然而止,敏锐的调查者很可能会顺着这条独特的线索;
追溯到林默身上。
届时,林默就会面临进入治安方视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