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生不如死,还不如我自己解决。”
望着杨晨摆烂的模样,朱元璋背负在身后的手忍不住握紧。
经过刚才那么一遭,书房周围混乱不堪,椅子被老朱砸出去,刚才发生的一切,桌子上的东西全部都散落一地。
随着朱元璋的情绪逐渐冷静,几名侍女很快就进入其中,她们低着头收拾东西。
同时另外一张崭新的椅子被抬出来。
一切都被收拾的干干净净,完全看不出来刚才此地经历了什么。
杨晨脖子上的伤口也被人包扎起来,但为了防止活命,他可不敢胡乱用药。
自己脖子只是出现一些皮肤破口,还没有伤到血管,要是使用了什么不规范的药物导致伤口感染。
最后活生生疼死,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大明王朝因为有皇帝被治死的例子,让他对这些御医有些下意识的抵触。
朱元璋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这样,但他也没多管。
现在他对杨晨感到非常无奈。
等到两人重新坐下,朱元璋主动给杨晨倒了一杯茶。
看到对方这番举动,杨晨感到有些惊讶。
这可是皇帝,能让皇帝亲自倒茶的人恐怕不多吧?
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普通人,一瞬间,莫名爽感涌上心头。
“谢谢陛下。”
杨晨一口把凉茶给饮得干干净净。
抬头便听到朱元璋对他发出疑问。
“咱只见过求饶命的,没见过求死的,难道你在咱手底下,就那么受不了?若是有机会,你是不是还会寻短见?”
回想刚才的场面,杨晨义无反顾的将身子探出去试图接住刀刃。
要不是他反应及时,跟平日还有举着石锁锻炼身体的习惯。
恐怕杨晨的脖子就不是破皮这么简单,而是血撒一地,当场死亡。
他算是明白了,这家伙根本就不是动动嘴皮子这么简单。
一旦给对方机会,他是真想死。
至于解释,朱元璋可不相信杨晨说自己脚滑。
经过刚才那一遭,加上朱元璋亲自给自己斟茶,杨晨对老朱的感观改善了不少。
这个洪武大帝也是人,他不是永远铁石心肠。
“陛下,人生在世,没有人真的想死的,可是你的脾气实在是令人难以捉摸,所以你能理解我吧?”
“咱不能理解,咱只知道咱一点都不喜欢你这样的性子。”
朱元璋身体往后靠在椅子上,对杨晨的话表示很不喜欢。
这对杨晨来说也相当无语,两人沉默许久,老朱这才再次开口。
“你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阻止这些事情发生?”
“什么事?您是说皇后娘娘病逝的事还是皇太孙,亦或者太子?”
闻听所言,朱元璋顿时感到一个头两个大,哪有人说话这么直接的?
自己好不容易用温和的方式,却被杨晨转头给直愣愣的说明白。
“你这个小子说话就不能改一改?你明明知道妹子标儿跟雄英对咱如此重要,你就不能说话温柔一点吗?就一点点!”
说到最后,朱元璋说一个字就就拍打桌子一次,表示自己说的话很重要。
虽然知道未来结局并不圆满,甚至可以说是悲剧,比多数人还要悲惨。
哪怕这些事一件都没发生,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朱元璋来说,有些事需要避讳的还是谨遵守好为主。
特别是关乎马皇后的问题,他是越发不敢掉以轻心。
活了大半辈子,却连最后的温柔都守不住,活这么长时间有什么用?
清楚朱元璋的脾气,杨晨讪笑说道:
“陛下何必如此,不过既然你老人家都有所要求,那么我这个晚辈也就听从就是了。
关于皇后娘娘跟皇太孙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可以解决了。”
听到杨晨终于提到关键点,朱元璋这才松了口气,他生怕对方口中又跳出一个什么奇怪的话。
到时候,他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扛过去。
为此他选择继续听,没有出口打断。
只见杨晨邹紧眉头声音缓缓道来:
“陛下跟皇后娘娘之间的隔阂无非就是因为陛下制造了一场又一场的大屠杀,至于杀的是谁,我就不需要多说了吧。”
杨晨所知的屠杀自然就是当今丞相胡惟庸。
朱元璋面露不服,却又不打断对方。
“陛下,你屠杀丞相的意义是想要独揽皇权,可后世皇帝并未能按照你的意愿去做,并且还制造出了内阁。
搞到了最后,陛下你想做的事情不仅没有完成,还阴差阳错促进了另外的一种结果,最后还害得亲人离去。
说是捡芝麻丢西瓜也不为过吧?”
又是一番数落,朱元璋眉头逐渐凝聚起来,很显然,他已经不开心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说,咱废除丞相这件事,是错的?”
“非也非也,陛下你需要知道,身为统治阶层,你所说的每一句话,每做出的一个决定,放在整个天下看来,那就是圣旨,放在后世那就是政策。
凡是政策,都具备一个被动,那就是时效性。”
朱元璋蹙紧的眉头都快打劫到一起了,犹豫了一会,这才再次开口说道:
“你小子就不能说人话吗?咱听不懂,你给咱解释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早就料到朱元璋会这么问,杨晨便有条不紊的继续解释:
“所谓时效性,是指政策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效,超过这个时间范围,政策可能就不再适用或需要调整。
意思就是说,陛下你认为的好处,在你所在的统治时间内或许有用,但你不在了,这些所谓的好处,就会开始随着你的离世一并消失。
就好比如户贴、藩王赡养等等例子。”
认为自己听明白的朱元璋语气相当不善:
“所以在你看来,咱要废除丞相这件事是错的?咱就不应该废除?”
对面的杨晨嘴角认不出抽了抽。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陛下你太冲动了,总想着一劳永逸,虽然您是皇帝,可您的认知因为成长经历所束缚,这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发生。”
朱元璋从小乞讨到成年这个时间段。
他是大字不识一个,唯一有点文化都是花费在念佛诵经上。
对于那些个古籍名著什么的根本就不了解。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千古名帝的原因。
明明是半路出家,却能依靠自己领悟帝王心术,并且是这当中的佼佼者。
然而朱元璋再聪明,也是受到自己认知的束缚,导致在某些事情上极为偏执。
就好比如他认为皇帝贵族死了之后,妻子妾室就必须要殉葬。
这是他受到了根固阴毒封建思想影响的体现。
认知一旦受到束缚,就会导致本人在一些事情上一意孤行。
然这些并不能怪朱元璋,就好像城里人不认识草跟稻一样。
这是受到自身生活成长条件导致。
经过杨晨这番仔细解释,朱元璋似乎懵懵懂懂的理解了。
“反正你就跟咱说怎么解决这些事,剩下的咱不想听。”
虽然朱元璋意识到杨晨口中的‘时效性’很重要,但他现在哪有心思去了解怎么安排政治的问题。
他脑海只有一个想法
‘救马皇后、救自己的好大儿、救好大孙。’
杨晨挥手示意朱元璋别急,旋即轻声说道:
“陛下,事情的根源是在您自个身上,你杀人,让自己跟皇后娘娘还有太子殿下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隔阂。
紧接着就是皇太孙出现意外,导致本来就身体不好的皇后娘娘彻底支撑不下去。
想要不让皇后娘娘出现这些问题,就需要解决两件事。
首先是陛下您自己,尽可能的不去跟皇后娘娘怄气,你们是皇族之间的夫妻楷模,尽可能的和谐,不仅能让皇后娘娘身心愉悦,也能让她身体不那么恶化。
然后就是皇太孙的事情。
皇太孙传闻是因为感染了天花导致意外出现,可现在皇太孙已经进入到后宫。
就这安保规模,我相信没有任何人能暗算到他身上。
事情不就很好解决了吗?”
杨晨慢慢将事情捋清楚,此刻的朱元璋也弄明白了前因后果。
说白了,就是让他去服软。
可朱元璋能服软?就算服软也绝对不会在杨晨面前表现出。
于是乎他蹙紧的眉头慢慢舒缓开,口吻却依然霸道。
“哼!咱真以为你能想到什么办法,现在看来,不过如此。”
杨晨第一反应的感觉自己是好心当作驴肝肺。
然而下一秒,朱元璋的反应就让他明白对方是故意的。
“咱今晚真是大意了,居然找你来问这些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事情,走走走,赶紧给咱走,咱今天,明天都不想看到你。”
“来人,把这个混账小子给咱带回去,怎么带回来的,就怎么带回去。”
最后一句话,朱元璋是带着狡黠的眸光说道。
杨晨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可门卫的侍卫却手脚麻溜,把杨晨给重新绑起来,接着扛木桩一样带回东宫。
整个过程杨晨都是内心骂了朱元璋十遍八遍。
他保证自己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要让老朱尝尝气不过头的样子。
与此同时,燕王府一处特殊的庭院。
银色月光挥洒在一张石头雕刻的棋桌上。
此处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一旁的大树时不时有枯叶飘落。
落叶仿佛有生命,下坠过程躲开两人,最后缓缓掉落地上。
哒!
象棋之间相互碰撞的声音传来。
“燕王殿下,今日您似乎没有雅兴陪老衲下棋,不知是何事纠缠燕王,使得您这般心不在焉。”
坐在左边上的和尚轻声开口说道。
这位和尚身材高大,披着一袭黑色袈裟,露出来的手腕足以见得他的臂力过人,比寻常只会念经诵佛的和尚强上不止一点。
他对面的人自然是燕王朱棣。
只不过往日充满朝气活力的朱棣此刻愁云满面。
抬起头看向悬挂在高空的太阴,整个人的眼神似乎都随着目光而逐渐远去。
和尚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也是陪着朱棣一路成为永乐大帝的最强谋士。
他不求名利,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朱棣称帝之后,他本来能获得荣华富贵,却选择拒绝。
最后自愿落于一座寺庙内,成为一名隐私僧人,闲暇之余主持修纂了《永乐大典》,同时还承担太孙的少师少傅。
在姚广孝的轻声提醒下,朱棣从情绪沉浸当中回过神来。
他心情沉重的看向对方,犹豫开口问道:
“少师,你曾经跟我说将来会辅佐我成就一番大业,那么你有没有料到,将来这大明会被北方的建洲女真夺走?”
朱棣看向姚广孝,眼眸带有些许玩味。
他之所以能跟对方相识,就是因为因缘际会之下,两人都能看出对方内心存在的野心。
现在,他想看看姚广孝知道了未来发生的事情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面对提问,姚广孝也是感到颇为意外。
放下手上的佛珠,那双三角眼直勾勾的看向朱棣。
“未来的事,谁能说得准呢,百年后,殿下与我恐怕都早已尘归尘土归土,佛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有些事,凡人之力只能是处置当下,何须多想未来百年之后的事呢。
人力有限,苍穹之上难以颠覆,想得越多,只会是徒增烦恼罢了。”
朱棣对佛经之事从来就不了解,因此姚广孝所说他并未理会。
而是继续自言自语说道:
“少师,你可否还记得我之前跟你提起过的那个人。”
闻言,姚广孝终于清楚朱棣的烦恼来源。
“不知燕王所说的人是否是那位自言声称来自未来六百年的人?”
朱棣颔首承认:
“不错,你知道他今天跟父皇说了什么吗?
他说后世两百多年后,大明朝廷被百官蚕食成了一副空壳,百姓人吃人,大明各地纷纷起义推翻我朱家的统治。
北方还有异族入侵,最后起义军失败了,因为朝廷边军跟异族联合起来,女真八旗举攻南下,最后夺走了朱家的江山。
少师,你说如果我不阻止这些事情发生,就算你能辅佐我成就一番大业,那又如何?
子孙后人受到这些屠戮我身为祖辈,难道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惨剧发生吗!”
今日白天,朱棣对这些悲壮的事同样是感同身受。
他身为燕王,本来就是坐镇北方,北平就是距离女真很近的地方。
假设未来女真攻入大明,恐怕北平遭殃的速度会很快。
甚至连防御的时间都来不及就被包围了。
真到了这时候,自己后人的结局足以能预见会有多么悲惨。
姚广孝听到这些消息并未感到惊讶,反而是眸光闪烁精光,伸出手将一枚棋子放在他的面前。
“既然燕王忧虑后世北方异族会迫害您的后人。
那么何不让自己的野心更大一些,比如说王上加白。
如果你信任我,那么我保证,将会用毕生所学来尽全力辅佐您。
让你成为大明仅次于你父皇的皇帝!”
既然朱棣忧虑后世,姚广孝便想着顺势而为,激发对方内心的欲望。
然而他料想的局面没有出现,朱棣浑身无力,苦笑说到:
“少师,王上加白哈哈哈!你不懂,你永远不懂我父皇的心思。
我父皇所有孩子里面,我大哥有多么优秀难道你还不清楚吗?
你知道父皇是如何看待我大哥的吗?
今天,就在今天,大哥在官员待遇方面跟父皇吵了一架,大哥对着父皇怒吼一声,可父皇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夸赞大哥身上有帝王之威
我永远都没办法在父皇内心获得一点认可,哪怕只有大哥的一半又一半,我连一丝丝的机会都没有。
如此境遇,你所说的王上加白无异于痴人说梦!”
此刻,没有燕王朱棣,没有皇子身份,有的只是一个嫉妒大哥拥有父亲全部爱的小儿子。
暮色下,姚广孝面对朱元璋宛如幼兽的嘶吼不为所动。
只是过了些许这才轻声叹:
“殿下,成大业者必须拥有最坚毅的内心,太子的确是得到你父皇的肯定,但在我看来,你不比你的那几位哥哥弱。
况且你大哥就算再优秀那又如何,他只要当不成皇帝,那这些都是妄谈。”
此话一出,周遭的氛围顿时如冰霜一般冷了下来。
朱棣不可置信的看向姚广孝,有些怀疑这话是对方敢说的?
许久,朱棣内心五味杂陈道:
“少师,你别忘了,杨晨他来自后世的六百多年,他所见识的一切或许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正如你所说的一样,我大哥当不上皇帝,不仅仅是我知道,我大哥,我父皇他们都知道。
可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我父皇要求杨晨为我大哥逆天改命呢?”
这话一说出口,姚广孝那精光闪烁的眼眸终于出现了动容。
是啊。
他忽略了一件事,杨晨是从未来回到现在,那就代表对方身上肯定有非比寻常的本领。
要是对方能逆天改命,将朱标朱雄英等人的命运更改,那么他还如何辅佐朱棣成为皇帝?
最后岂不是辅佐了一个空气?
朱标不死,朱雄英不死,朱棣绝对不会去挣上面的皇位,这一点姚广孝最为清楚。
作为老四,朱棣很敬重他大哥,同时也爱护朱雄英。
或许是因为常氏还在的时候,这位大嫂对其余的小叔子同样很尊重。
最主要的是,常氏的父亲,常遇春曾经把朱棣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对方军事上的知识。
无论于公于私,朱棣对朱雄英的感情绝对是最真挚的。
心绪混乱的情况下,姚广孝说话都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燕王殿下,我之所以敢辅佐你,是因为我所学的那一套扶龙术是前朝大元国师刘秉忠的遗学。
唯有自身带有龙气的人才能依靠扶龙术在乱世当中争夺的天下。
就如你父皇一般,明明先前各方起义军实力都比当今圣上强。
可最终坐在皇位上的人却是你父皇。
从此事便能看出,人力想要逆天改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难道哪位小兄弟有这样的本领?
他不担心因果缠身导致自己后半生迈入苦竭磨难?”
朱棣斜视对方,沉默片刻,嘴角轻微上扬说道:
“少师,杨晨这家伙比其余人不同,他不怕死,也不惧怕任何人。
不仅是因为我母后替他撑腰,最主要的是因为他身上牵连着我侄儿朱雄英还有我大哥的性命。
最主要的是他的性情是我从未在任何人身上见过。
似乎在这大明,没有谁能束缚到他,哪怕是我父皇。”
姚广孝眼睛闪的眉头都拧在一起。
事到如今,他已经看出来了,阻碍自己证明人生价值的拦路虎就是杨晨。
“燕王殿下,这位杨晨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见一见他?老衲或许能说服他顺应天命,从而不会影响到未来的发生。”
“少帅想要于他会面,让未来照常发生?”
忽然间,朱棣身上的气势猛地一变,姚广孝却是没能觉察,而是沉浸在杨晨的问题上。
“不错。”
“如果是这样,那少师,我很抱歉,从今往后,你我之间就此别过吧。”
朱棣的话瞬间让姚广孝感到诧异。
“殿下这是为何?”
坐在石凳上,朱棣目光炯炯有神。
“少师你可知道,如果顺应天命,那么我母后将来就会病逝,自从当了燕王,只有母后叫我棣儿,她是最疼爱我的母亲。
谁都能出事,我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出事。
倘若我做出一番大业的代价是失去母后,那么我宁愿不要这大业!”
朱棣的话让姚广孝为之一颤。
脸色逐渐变得阴沉,最终他深深叹气。
他是看出朱棣身上有野心,可也错漏了朱棣现在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热血青年。
马皇后存在一天,朱家皇室就能安稳一天。
“好吧,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强求,不过还希望少帅能引荐一番,我想要见识见识这来自未来的人。”
看到姚广孝改变主意。
朱棣紧绷的心才终于松懈一些。
“只要你不劝阻他救我母后,你想要跟他说什么我都没意见,不过想要见他恐怕是难如登天。
他的身份很特殊,我父皇身边肯定会有人盯着他
只要有机会,我会带他来见你。”
闻言,姚广孝给朱棣行了一个佛家礼表示道谢。
随后两人皆是没有主动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