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百年国战 > 第18章,双轨制试验

第18章,双轨制试验

    “老罗,我们怎么改?”李三锤焦急地问道,他的语气充满了不安和担忧。

    沈强看了一眼李三锤,然后安慰道:“三锤,你让罗领导先休息一下吧,别把人累坏了!”接着,他转身拿起一杯水递给罗霄,关切地说道:“罗领导,您辛苦了,喝点水润润嗓子。”

    罗霄接过水杯,大口喝了起来。随后,他放下杯子,看着李三锤,平静地说:“没事,老李,我们接下来说一下尾管的问题。”

    “刚才已经说了大致的改进方法,但如果一下就一步到位进行改进估计师傅们可能不会适应,所以,我建议采用平替的方法。”

    “什么叫平替?这个东西怎么干,你快说。”李三锤着急地说道。

    “首先,你先挑出2到3个人作为改进的参与者,其他人的工作暂时不动。这样可以基本保证我们今天的尾管生产的需要。”

    “没有问题,咱们的尾管现在应该还有100多个,即使少三个人,也不会影响炮弹的生产。这个你放心。”李三锤插嘴道。

    “好,这三个人你们要从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师傅里面选,他们需要学习新的工艺和操作流程,并接受培训。同时,其他师傅们也要继续按照现有的工艺和流程进行生产。等这些师傅熟练掌握了新技术后,可以再逐渐增加参与改进的人数,直到所有人都能熟练掌握为止。”

    “嗯,我明白了。但是这样做会不会太麻烦了?直接让大家一起学不就行了吗?”李三锤问道。

    “直接让大家一起学,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我们采用这种逐步推进的方式,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也能让师傅们更好地适应新技术。”

    “好吧,那就这么办吧!”李三锤说道。。

    “第二找几个普工,让师傅们教他们最简单的生产工序,这样有6个人应该可以组成一个生产线,最后再让一个老技工负责组装。看看效果如何”罗霄说道。

    “可以,我找三个老技工,再找四个普工。这样应该没有问题。”李三锤说到。

    “不过,各工序的时间还需要好好规划一下,生产最怕的就是工序时间不同产生的积压。”罗霄提醒道。

    “好的,我现在就去老刘他们那里看看,别真出事了”李三锤一边说这,一边就要往外走去。

    “三锤,我和你一起去”车间主任沈强说完,转头向罗霄说道。“老罗,我和三锤一起去,你看你的手表能不能给我们用一下?”

    “给”不能罗霄回答,李泽田就摘下了刚戴上不久的手表交给你沈强。

    “多谢,”刚说完,沈强接过手表就飞快的跑了出去。

    “这帮家伙,真没办法。”吴铎运无奈地对李泽田苦笑着。

    “没事,反正他们还会回来的。”李泽田也很无奈,没有办法,现在别说工人了,就是厂长吴铎运也没有手表,全厂只有两个老式的座钟,一个放在厂长办公室,一个放在门卫室。可这统计时间活没有一块手表还真不行。

    “罗领导,你能多讲讲平替法吗?”吴铎运知道罗霄是一个宝库,今天罗霄说的几个事情,貌似和技术无关,但如果真执行的话,却能对生产产生极大的帮助,所以,他总是想多从罗霄这个宝库中多掏出一点东西来。

    “其实,这个东西您原来用过。”罗霄说到。

    “我用过,怎么会?”吴铎运惊讶地说道。

    “您原来在根据地时候,那个时候您想造炮弹,没有炸药,你用火柴头来替代。您还记得吗。”

    “是呀,那个时候是真艰苦呀,关键是没有原料,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有什么就用什么。”吴铎运苦笑地说道。

    “其实平替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用可获得的东西替换那些没有的东西。这样最起码可以保持生产的持续性。”罗霄说道。

    “这是生产上的平替,其实在生产管理上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你看,今天我们发现了新的生产方法,就可以用新的方法替代老的工作方法,这样可以保证生产效率。”

    “可是,你万一出问题怎么办?”吴铎运疑惑地问道。

    “所以,我们先保持原来的生产方式,同时,投入一些资源来试验新的生产方式,如果新的生产方式不行,只要回退到原来的方式即可,如果效果好,就逐步用新的生产平替掉老的生产方式。这个方法叫双轨制。”

    “双轨制就是生产方式没有验证之前,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老的生产方式共存,在保证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验证新的生产方式的可行性。这样不但可以验证新的生产方式是否可行,也将生产方式平替的风险降低到最低。”

    正在吴铎运和罗霄热烈讨论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吃饭号,不用说,这是工厂的食堂开午饭了。

    听到号声,吴铎运也只好暂停了讨论,抱歉的对罗霄说:“你看,真是抱歉,光顾着讨论工作了,走咱们先吃午饭去。”

    说完,吴铎运带着罗霄和李泽田向工厂的食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