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百年国战 > 第53 章 倒霉的老苏

第53 章 倒霉的老苏

    时间已过十点,罗霄才从吴铎运那里出来,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带着一身疲惫缓缓走向自己的办公室。当他终于抵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办公室里早已有人等候多时——正是李泽田和孙飞虎。

    “老罗,你总算回来了。”李泽田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快步走向罗霄。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罗霄关切地问道。

    “东北局来电了!”李泽田兴奋地说着,同时从怀中掏出两封电报递给罗霄。

    “东北局任命您为建新工业公司的总技术顾问,负责协调所有工厂的革新工作。此外,您需要的速记员和制图员后天也将抵达。具体工作由您自行安排。”

    “还有吗?”罗霄追问道。

    “建新工业公司也来电报了,他们听说我们厂的革新成果显著,60炮的弹药产量翻倍,希望能够来我们这里学习取经。”李泽田说道。

    “这个事情不急。”罗霄沉思片刻后说道:“目前我们厂的革新才刚刚开始,还不够稳定。我担心如果现在就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可能会出现问题。再等一个月吧,让我们稳定下来,同时也可以好好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更好一些。”他的语气显得格外谨慎。

    “行,我会与公司方面联系并说明情况。先暂定一个月后。”李泽田点头答应道。

    “还有一个事情,东北局通知我们,明天有一位段权苏同志来咱们厂,需要和您对接军垦的事情。”

    “段权苏。”罗霄听着这个名字不禁感慨万分。

    段权苏是一个坚韧的人,但有时候也真是造化弄人。

    段权苏湖南茶陵人。农民家庭,1930年就参加了革命,历任茶陵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等职。历任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八纵司令员、目前是东北军区作战处长。

    段权苏的资历很老,是红军干部,但他的经历也十分坎坷。

    段权苏第一个倒霉的事情发生在1934年,1934年10月下旬, 肖克将军率领的红6军团与贺龙元帅领导的红3军在贵州印江县木黄镇会师。

    统一指挥的红2、6军团领导曾研究决定要去湘西,除了敌情严重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川黔交界地区实在太穷,人少粮少,解决给养是一大难题,更谈不上招兵买马扩大队伍。再者,这里的地形也不利于部队机动,回旋余地小。

    不过,大队人马就这么走了也不甘心,按照红军的一贯传统,红军总要留下一些火种坚持斗争,一来是钳制敌人,掩护主力转移;二来是万一东征失利,还能有个回来的地方。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新的黔东独立师组建了。

    新组建的黔东独立师下辖3个团,分别是来自黔东、德江、川黔边的三支游击队,全师仅有人数约700人、枪300多支,重机一挺、轻机2挺。而年仅16岁段权苏也成了黔东独立师的政委。

    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贺龙亲自找段权苏谈话,告诉段权苏的任务是掩护主力、牵制敌人,只要在原地坚持20天,就可以离开原地去找主力了。

    但实话实说,这样的任务,谁也完成不了。独立师全师基本上两个人共用一条枪,每支枪子弹大约3到5发,全师700人中有近300人是伤员,其他人里大部分是没有打过多少仗的游击队。以这样的力量想在原地坚持斗争,几乎完全不可能的。

    打仗是极端残酷的事,必要的时候就是要丢车保帅,而黔东独立师正是要担负这样的使命。这一点,段权苏他们是非常清楚的,也是没有怨言的。

    10月底,独立师返回苏区中心区,成功地把正在追击红2、6军团的黔军吸引了回来。到了11月上旬,贵州主席王家烈把黔、川边境的十几个团都调过来进攻黔东苏区,独立师且战且退,一直退到梵净山张家坝至护国寺一带。

    独立师把师部设在护国寺,以这里为中心开辟游击区,三个团分别守山脚下的三个据点。黔军李成章、柏辉章两部围了上来,双方在几个阵地上同时展开激战。黔军是各路军阀中战斗力最差的,一对一较量红军从来不将黔军放在眼里。不过,眼下黔军人多势众,红军尽管歼敌百人,但自身也伤亡不小,粮弹两磬,元气大伤,已无法在梵净山站稳脚跟。

    危机之下,独立师研究分析,两个军团的主力东进已经有27天了,独立师算是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保存力量,必须要在黔军完成彻底合围之前离开梵净山,前往湘西去寻找主力。

    在敌重兵围困下突围是极为困难的事,特别是在地形、民情都不是很熟的地方,更是九死一生。独立师残部在四川秀山县梅邑镇遭敌伏击,段权苏右脚中弹,踝骨被打碎,不得不安置在老乡家里,段权苏因此而掉队。

    段权苏离队后,王光泽师长率残部继续前进,结果在石号坡、川河盖等地多次遭敌伏击,3团团长马吉山在战斗中牺牲;2团团长潘国才在突围中失散,被俘后遇害;王师长孤身一人去寻找红军主力,途中因口音暴露身份被敌人发现,被俘后受尽酷刑,英勇就义。

    独立师的幸存者只有十几个人,他们在1团团长秦贞全带领下突围成功,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大部队。从诞生到消失,黔东独立师一共只存在了一个多月。

    段权苏被一个叫李木富的农民所救,伤口稍好便去寻找部队。他撑着拐杖一路乞讨,结果到了湖南之后,一直打听不到红军的消息,便萌生了回茶陵老家养伤的念头,最终历经坎坷之后回到了茶陵,在当地衙门里当杂役,干些扫地、打水的杂活,受到各种侮辱。

    直到抗战爆发后,段苏权拿着从亲友跟前借来的34块银元,坐火车到太原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老领导任弼时,这才算是归队了。

    而段权苏第二件倒霉事就是不久前的辽沈战役的时候。

    1948年3月在程子华的力荐下,段苏权接替黄永胜出任8纵司令员。

    段苏权上任伊始,便接连遭遇了两次重大事件——

    辽沈战役打锦州,大、小紫荆山是锦州范汉杰十万守军的东向咽喉和屏障,可以居高临下俯瞰锦州城。尤其是小紫荆山,它是锦州东侧通往沈阳的铁路、公路沿线的制高点,占据小紫荆山就能遏制敌军沈阳与锦州之间的交通线,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8纵受领攻打大、小紫荆山的任务后,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但是,攻是攻下来了,但8纵驻守小紫荆山的一个连,占领阵地后既不构筑工事,又不布设防线。

    大敌当前,这个连的连长竟还擅离部队,私自下山去营部吃饭。

    结果,国军一个营仅仅一次突击,很快就把8纵这个连打垮,重新夺回了小紫荆山。

    8纵丢了小紫荆山的战报被段权苏压了下来,段权苏原本打算待部队重新夺回阵地后,再行上报野司。

    可谁想到,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当日即大肆宣扬“国军劲旅克服锦东小紫荆山,重创对手主力”云云,远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收听到这一消息后发电质询101司令员。

    野司诸位首长直到这时,才知道小紫荆山已经得而复失。

    很少发火的101司令员异常愤怒:

    “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下面的责任要追究,首先他们的司令员跑不了。”

    刘亚楼参谋长当即就要赶赴8纵严肃军纪。

    刘亚楼在军中有个外号叫作“雷公”,政委罗荣桓深知刘亚楼公私分明,不讲情面的个性,担心他阵前问责,涉人太多,处罚过重。于是拦下了刘亚楼,自己亲赴前沿处理此事。

    罗荣桓赶到8纵,军法无情,擅离阵地,私自下山的连长被捆上带了下去,一声清脆的枪声传来,这名1943年入伍的老八路被执行了军法。

    8纵政治委员邱会作批评23师师长:“这次杀两条腿的,再有下次,就杀四条腿的!”

    当时,团以上干部才有资格乘马,所以被邱会作称为“四条腿”。

    望着低头不语的8纵司令员段苏权,罗荣桓政委严肃地说道:

    “我知道你是想把阵地夺回来之后,再上报野司,想法可以理解,但军法不会留情,团长、营长撤职,纵队司令员处分,全军通报。”

    辽沈战役刚开打,8纵就栽了一个大跟头,司令员段苏权觉得很没有面子,可没想到的是,更郁闷的还在后头……

    第二个娄子,8纵捅得更大!

    因为二次争夺小紫荆山,8纵耽搁了时间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野司只得更改计划,一纸电令传来,刘亚楼命令8纵攻占锦州机场。

    锦州城有两个飞机场,一个荒废,一个在用。荒废的没有守军,在用的驻扎着滇军93军的一个团。

    段苏权不太确定,野司到底命令8纵夺取哪个机场,犹犹豫豫了两个小时,终于把电话打给了参谋长刘亚楼,两个机场,你命令里没说打哪一个呀?

    刘亚楼接起电话一听,才知道两个小时里8纵竟然原地未动,瞬间勃然大怒,厉声喝叱:“你是吃草的?荒废的机场能降下飞机?”

    挂掉电话,抢占机场的任务落到了9纵头上,打锦州没8纵什么事了,8纵就这样被参谋长刘亚楼给“休息了”!

    战后,罗荣桓政委批评了刘亚楼,让他以后注意和同志们沟通时的态度。

    刘亚楼接受批评,但又强调:

    “他们整整耽搁了两个小时,让敌人又运来了两个团的援兵,这得牺牲我们多少战士呀?我是骂他了,骂了就骂了,有什么了不起的,顶多不选我当中央委员呗!”

    段苏权耽搁的这两个小时里,导致国军通过空运又在机场降下了两个团,使得锦州守军凭空又增加了近4000人的援兵。

    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成为了段权苏将军一生的痛!

    锦州战役结束不久,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8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黄永胜出任首任军长。

    而原8纵司令员段苏权却官降两级,被调去东北军区担任作战处长,从正军职变作了正师职。

    “也许,我可以改变老苏的命运。”罗霄在心里盘算着。

    “听说段权苏现在负责收拢东北野战军落队的战士,这一段时间已经收拢了5万多人。目前,这些人员正在整编中。”看着罗霄不说话,李泽田连忙把自己听到消息告诉了罗霄。

    “老苏是一个能吃亏的老实人。”罗霄缓缓说道。

    “而且军垦又是一个苦活。看来真需要老苏这个老黄牛来做这儿事情。”

    “段权苏1940年,24岁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平北军分区,管辖昌平、延庆、怀柔、龙关、崇礼、密云等地。1942年,26岁担任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29岁率所部收复张家口。担任热河军区司令员。1946年,30岁任北平军调部驻承德第十一小组中共代表,为便于同国民党军协调工作,被授予少将军衔。随后担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兼中共冀热察区党委书记并兼军区政治委员。”李泽田给罗霄介绍这段权苏的简历。

    “行,就是他了,”罗霄终于下定了决心。“有指挥经验、有建设根据地的经验,能协调各方利益,看来是一个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