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百年国战 > 第 76章 组建队伍

第 76章 组建队伍

    “你这火炮有多少门?” 邱成创放下望远镜,向罗霄问道。

    “现在只有两门,不过 3 天后,会新生产出 2 门。” 罗霄回答道。

    邱成创皱了皱眉头,思考着这有限的火炮数量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他紧接着问道:“火炮的重新装填时间是多少?”

    “试验员目前的装填时间是 10 分钟左右。” 罗霄回答道。

    “还可以能压缩吗?” 邱成创问道。

    “应该可以,我估计如果经过训练,应该可以压缩到 5 分钟以内。” 罗霄回答道。

    弹药是战争的生命线,邱成创自然不会忽视,他接着问道:“弹药有多少?”

    “还有 30 发。因为是新生产,现在每天只能生产 15 发左右。” 罗霄接着回答道。

    “有点少。” 邱成创自言自语道。

    罗霄看着邱成创,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邱成创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我想先组建一个火箭炮连。老罗你看,一门美式 105 榴弹炮射速是 4 发 / 分钟,一个 4 门榴弹炮连,首次齐射落弹 4 发。第一分钟内落弹是 16 发,而一个 4 门的火箭炮连,第一次齐射就可以落弹 48 枚。你知道炮兵在首次齐射杀伤效果最好,一分钟后杀伤效果会降低很多。所以,一个四门制火箭炮连在战场上的效果很可能比一个 105 榴弹炮营都要好。”

    孙三在一旁补充道:“火箭炮虽然炮弹散布比较大,但如果采用密集炮击,实际效果不会差。”

    罗霄点了点头,但还是颇为遗憾地说道:“关键是我们还没有这种火炮的射表。”

    孙三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个问题不大,我们可以按照 400 米一个单元进行试验,这样可以获得一个基础射表,至于详细的数据,可以再不断补充。”

    郑新潮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个方法,我看这种火箭炮体积不大,我们可以直接将火炮直接推进到第一线,采用直瞄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射击距离可以控制在 2000 米以内。

    邱成创深深地吸了口气,面色凝重地说道:“目前最为关键的问题便是弹药!”话音落下,他的目光缓缓转向一旁的罗霄,眼神之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期待。

    就在此时,始终沉默不语的吴铎运突然开口说道:“老邱,我们的部队这次需要多少弹药才能满足需求呢?”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怔,但很快大家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邱成创身上,等待着他给出答案。

    面对如此直接的询问,邱成创略微迟疑了片刻,似乎在心中快速盘算着什么。终于,他咬了咬牙,下定决心般地说道:“四百发,您觉得这样够吗?”说完这句话后,他不禁有些紧张地观察起吴铎运的反应来。

    然而,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吴铎运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讶或者不满。相反,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了这个数字。紧接着,他继续追问道:“如果要这么多弹药,大概能给我多长时间去生产呢?”

    听到这话,邱成创再次陷入沉思当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回答道:“十天,怎么样?这已经是我所能争取到的极限时间了。”说罢,他紧紧盯着吴铎运,仿佛想要从对方的脸上找到一些端倪。

    让人没想到的是,吴铎运竟然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行,没问题!十天之内,我一定会想办法生产出足够的弹药交给你们!”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自信与决心。

    和吴铎运商量完弹药生产的事情,邱成创转头向罗霄说道:“老罗,你看这样行不,我和郑新潮同志先去接收部队,让孙三同志先留在厂里熟悉火箭炮的使用,这样,明天孙三同志就可以带战士们在咱们厂进行训练,等老吴的炮弹生产出来,咱们的火箭炮就可以直接上战场了。”

    “我这边没什么大问题,而且巧得很,我们刚好有一支队伍也要奔赴前线,到时候,可以让他们结伴同行。”罗霄语气坚定地回应着。

    看到罗霄对自己的提议并未表示出任何异议,邱成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他迅速转过头来,对着孙三命令道:“孙三同志,你今天就先留在宏昌厂里,好好熟悉一下火箭炮的操作方法。明日,训练部队会到达宏昌厂,需要你在十天之内训练出一支可以熟练使用火箭炮的部队,你能完成任务吗!”

    听到命令后,孙三挺直腰板,高声应道:“是!坚决保证完成任务!”

    将此事妥善安排妥当之后,邱成创马不停蹄地与李泽田商议起有关苏式武器培训的相关事宜,紧接着便心急火燎地领着郑新潮前去接收属于他的那支崭新的部队了。

    望着邱成创行色匆匆、渐行渐远的身影,吴铎运满脸狐疑地望向罗霄,开口询问道:“老罗啊,这老邱咋这么着急?连口饭都顾不上吃。”

    面对吴铎运的疑惑不解,罗霄稍作思考,随后耐心地解释说:“没办法呀,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实在太重了,现在急需抓紧时间训练出一批全新的炮兵部队来。”

    见罗霄不再说话,吴铎运也不再言语,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他不方便知道的。

    就在两人陷入沉默之际,孙三朝两人这边走了过来。只见孙三面露难色,似乎有话想说却又犹豫不决。终于,他鼓起勇气开口:“吴厂长、罗霄同志,能不能……能不能给我一些火箭弹用来做个试验啊?”声音略微颤抖,透露出一丝不安。

    听到这话,吴铎运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反问道:“那你大概需要多少呢?”孙三显得有些局促,低声回答道:“嗯……十四发,您看成不?”说完,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对方的反应,眼神中充满期待。

    吴铎运脸上闪过一丝为难之色,心中暗自盘算起来。要知道,目前他手中总共也仅有三十发火箭弹而已,而且生产每一发射击都需要投入大量宝贵的资源。想到这里,吴铎运不禁感到一阵心疼,但又不好直接拒绝孙三的请求。

    正当吴铎运左右为难之时,一旁的罗霄突然插话道:“行!没问题!”他的语气十分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紧接着,还没等其他人回应,罗霄便迫不及待地继续追问孙三道:“不过嘛,你得先告诉我,你究竟打算用这些火箭弹来做什么样的试验呀?”

    孙三见罗霄如此爽快地答应下来,原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他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解释说:“其实吧,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这次试验,搞清楚咱们的火箭弹在正向前方不同距离时的射击效果。这样一来,以后到了战场上,咱们的战士们就能准确地掌握直接瞄准射击的技巧啦!”

    罗霄静静地聆听着孙三的阐述,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心里很清楚,孙三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想要降低试验与训练的难度。毕竟当下不仅弹药匮乏,时间也异常紧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实算得上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然而,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它将会严重制约火箭炮在战场上运用时的灵活性。而这一点,恰恰是罗霄最为担心、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ot我能够给你 30 枚炮弹,但这些炮弹绝对不单单只能用于试验直瞄射击。ot罗霄一脸严肃地对着孙三说道。

    孙三听闻此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感到欣喜若狂,又充满了无尽的困惑。令他兴奋不已的原因在于,如果拥有 30 枚炮弹来开展试验工作,那么他便有望获取更为精准的直瞄射表;可让他倍感迷惑不解的是,实在揣摩不透罗霄究竟意欲何为。

    ot老孙啊,你先别急嘛!事实上呢,咱们目前已经掌握了部分直瞄相关的数据信息。此时此刻,至关重要的是尚未获取来自不同方向角度的射击效果数据资料。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必要针对一种独特的独立射击模式展开测试,并收集相应的射表数据。ot罗霄耐心地向孙三解释道。

    “独立射击模式?”孙三满脸狐疑地开口问道。

    “没错!咱们这款新型火箭弹完全能够摆脱对火箭炮的依赖来单独完成发射任务。”眼见孙三一副茫然无措、似懂非懂的模样,吴铎运赶忙进一步解释起来。

    紧接着,他伸手朝着掩蔽部角落里那几个静静堆着的铁支架轻轻一指,并继续说道:“那边就是专门准备好的临时发射架。经过试验验证,它确实具备成功发射火箭弹的能力。不过嘛……由于这种方式相对较为简便粗放,所以火箭弹的有效射程会缩短。”

    听到这里,孙三不禁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盯着眼前那几个其貌不扬的铁支架,嘴里喃喃自语道:“这居然也能行?”

    说实话,此时此刻的孙三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要知道,在传统观念里,火炮的炮管长度以及自身强度等因素对于火炮最终所能实现的射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如今摆在面前的现实情况却彻底打破了他固有的认知——仅仅依靠这么几个看似简陋粗糙的铁架子,竟然真的就能将威力巨大的火箭弹给顺利发射出去!

    如果说之前那次别开生面的试验只是令他感到无比诧异与惊奇的话,那么眼下这套利用简易发射架实施火箭弹发射的全新方案简直堪称石破天惊,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感。

    “所以,你要验证的是不同方向角情况下,炮弹的落点情况,以及使用简易发射架火箭弹的落点情况。”罗霄平静地说道。

    “这是我们前几天试验的技术。”说着,罗霄把一叠写着试验数据的纸递给了孙三。

    孙三快速地翻阅着试验数据,越看心里越高兴。

    “你们已经有正向零度角测试了。这样我只要测试其他角度的数据就行了。不过,这也需要很多炮弹。”孙三半是喜悦,半是发愁地说道。因为他知道,罗霄所说的测试内容和他原来设想的测试内容完全不同,如果需要全部测试,所需的炮弹会远远多于30发。想到这里,孙三不禁有些发愁。

    “所以我说你需要做一个方案,你看,如果以跑位为圆心,以不同仰角的射程为半径,我们是可以画出一个圆,这个圆可以理解为不同方向角的情况下,炮弹的理论落点,那么只要获取5度,10度几个常用方向角的实际落弹位置,就大致可以推算出实际落弹偏差,然后再估算出不同仰角和方向角射击的实际落点。”罗霄解释道。

    “当然,因为我们炮弹比较少,我们可以以最常用的射程进行试验,这样可以获得一个大致的射表。”罗霄有些遗憾地说道。

    “明白了,比如我们以5公里射程进行左右5度,10度,15度的试验,这样耗费6发火箭弹,然后再试验3公里和7公里射程进行左右5度,10度,15度的试验,这样我们实际使用18发试验弹就可以获得初步的数据。剩下的炮弹可以用来试验简易发射架的射击数据。”孙三说道。

    “没错,尽管结果并非完美,但有总好过没有。”罗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无奈之色,轻声叹息道。他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心中仍有些许不甘,但又无可奈何。

    听到这话,孙三立刻挺直了身子,用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回应道:“请首长放心吧!接下来的试验工作交给我来负责完成。这样也方便我熟悉兵器、”他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挑战的准备。

    看到孙三如此积极主动且胸有成竹,罗霄不禁感到欣慰地点点头,并开玩笑似地提醒说:“注意那些射击数据的采集,千万别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炮弹全都发射出去。那我就大亏了。”言语之中透露出对孙三能力的信任以及对此次任务重要性的强调。

    孙三心领神会地笑了笑,表示完全明白罗霄的意思,然后郑重其事地再次重复道:“明白。一定会注重数据的收集工作。”说完,他便转身投入到紧张忙碌的试验准备当中去了。

    这时,一旁的吴铎运也走上前来,拍了拍罗霄的肩膀说道:“那好嘞,我这就先过去协助孙三完成这个实验的对接事宜。至于老罗您嘛,稍安勿躁,再等等哈,待会儿咱们还得好好商议一下关于生产方面的相关问题呢。”说完,他便带着孙三和几位试验员匆匆离去,开始着手进行各项具体操作与协调安排。

    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罗霄微笑着回应道:“成,那我就在这儿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