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百年国战 > 第95 章 新投资

第95 章 新投资

    随着罗霄的喊声,朱毅双手不断地摩擦着,一边快步走进了屋门。他嘴里嘟囔道:“这鬼天气,真是冷啊。”

    罗霄看着朱毅,惊讶地问:“怎么?你一直待在外边吗?”朱毅点点头,回答说:“是啊,我也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能谈完,所以就在外面等着了。”

    罗霄有些疑惑地问:“那你不冷吗?”

    朱毅笑了笑,说:“还行吧,我穿得厚。”其实他心里明白,罗霄和李泽田之间谈论的事情通常都带有一定的保密性,自己过多地介入并不合适。

    罗霄和朱毅寒暄了几句后,便直接进入了正题。朱毅好奇地问:“老罗,你刚才说要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具体打算怎么做呢?”

    “有一个大体的思路。但有些事情还没有想清楚。”罗霄谦虚地说道。

    “没事,你先说出来,咱们一起帮你参谋。”朱毅着急地说道。

    “其实,所谓的投资可以分为大投资和小投资两种,小投资主要是金融投资,说简单点就是看哪里有挣钱的事情,给人家临时借贷,赚取高额利息。咱们上次的投资其实就是这种,制药厂有技术,有产品,增加产量需要资金,但制药厂本身又没有资金,我们借贷给他们500两黄金,帮助他们建设了5条生产线,这样他们可以提供产量,并在两个月还给咱们1000两黄金,相当于咱们的月利息50,年利息是600,”罗霄对三人说道。

    “这么高!”周鹏不禁惊叹道。他深知一般商业贷款的利息通常只有三分左右,即使是高利贷也很少超过八分。然而,罗霄所提到的贷款利息几乎是高利贷的六倍之多。

    罗霄微笑着解释道:“是的,这个利率确实较高,但这也是由我们投资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果不是盘尼西林这样具有巨大利润空间的产品,我们很难获得如此高额的回报。”

    朱毅皱起眉头,忧虑地问:“这么高的利息会不会引发什么问题呢?”

    罗霄摇摇头说:“如果是普通的民间借贷,可能会面临风险。但我们的投资公司与民间借贷有着本质的区别。”

    罗霄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的投资公司主要目的是激发那些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启动的项目,帮助它们顺利投入生产并创造收益。因此,我们的投资对象并非民间企业,而是我们自己的工厂和企业。这些项目经过精心筛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确保我们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

    “咱们自己的工厂和企业?可咱们自己哪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呀。”朱毅着急地说道,他的眉头紧紧皱起,脸上满是焦虑之色。

    “老朱,你别着急,先听我说。”罗霄安慰道,他轻轻地拍了拍朱毅的肩膀。“咱们上次投资成功其实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所掌握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如果不是盘尼西林的治病效果好,而且国内的产量几乎为零,恐怕咱们也无法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

    罗霄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只有拥有先进的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周鹏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没错,市场的需求数量和供货量对价格影响很大。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必然会下降;反之,则会上涨。”

    “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罗霄严肃地说,“我们的产品一定要以军用为主,民用为辅。毕竟我们是部队的军工企业,首先要满足军队的需要。同时,也要兼顾民用市场,但不能主次颠倒。”

    “同意,咱们可不能光顾着挣钱。”朱毅用力点着头,赞同地说道。

    “所以,我想生产一些通信产品。”罗霄微笑着说道。

    “通信产品,生产什么?”朱毅好奇地问道,他的眼神充满了期待和疑惑。

    “老李,我的办公室的桌子上有几张设计图,麻烦你帮我拿过来。”罗霄客气地对李泽田说道。

    “行。”说完,李泽田就转身出了屋子。

    “是这两张吗?”不到两分钟,李泽田拿着两张图纸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好奇。

    “没错,就是他们。”罗霄一边说着,一边接过图纸,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在桌上展开。

    “这是什么?”朱毅好奇地凑过去,看着眼前的图纸,眉头微皱。

    “磁石电话,最远可以通信21公里。这是一个小的控制台,可以利用人工进行电话转接,小型的可以有20门,大型的是50门。”罗霄对几人解释道。

    “我知道,这个东西,咱们部队也有这个东西。”周鹏兴奋地说道。

    “没错,咱们部队远程用电报,近距离用的就是这个。这东西好处就是使用方便,只要总控台有人,就可以使用。”罗霄接着介绍道。

    “老朱,你说咱们在宏昌装一个怎么样?到时候你找人就方便了,不用到处跑了。”罗霄笑着对朱毅说道。

    “这东西倒不错,总部也可以装一个,这样找人就方便了。”朱毅一边看着,一边说道。

    “总部大楼内部可以,外边的可能不行。”罗霄说道。

    “外边不行,你的意思是只能在大楼内部使用,找各分厂的厂长不行?”朱毅诧异地问道。

    “的确,这东西通信距离有限,一个厂区用一个比较合适,太远了只能通过外线转接。”罗霄解释道。

    “外部转接?什么意思?”朱毅问道。

    “以我们宏昌厂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50门的总控台,就可以在宏昌厂设置45个电话,方便工人的内部联系,另外还有5个是外部线路接口,是用于接外部线路的,如果外边有人打电话,话务员先接,询问找谁,然后再手工接通外部电话和内部电话的通路。”罗霄解释道。

    “有点麻烦,不过已经不错了。”朱毅说道。

    “其实这样也有好处,平时厂里的人员之间的电话多,外部的电话比较少,这样安排给电话局缴的钱少很多,而大家都可以打外线。”周鹏说道。

    “是的,这个东西主要用于公司或者工厂内部的通信,并且共用外线。只要总控台有人,哪怕断电了,都没有问题。”罗霄说道。

    “你打算生产这个东西?”朱毅向罗霄问道。

    “是的,不过需要一些支持。”罗霄回答道。

    听了罗霄的话,朱毅转头向周鹏问道:“这东西能卖的出去吗?”

    “应该问题不大,电话在上海也是一个稀罕物,一般只有大公司和富裕人家才有,安装一个要几百个大洋,而且每个月话费也需要二、三个大洋,如果是工厂内部使用买一个这样的机器还是很合适的。”周鹏解释道。

    “我觉得可以,你们看呢?”朱毅思考了一下,向众人问道。

    “咱们的部队也需要这个,团指可以用20门的,军指恐怕需要50门的。”周鹏说道。

    “没错,咱们的政府机构也需要。”李泽田赞同地说道。

    “行,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朱毅咬了咬牙,终于下定决心。

    “这个也是一个通信器材。”罗霄一边说着,一边翻出另外一张设计图。

    “这是702步话机的线路图。”罗霄接着说道。

    “这是什么东西。”朱毅一边疑惑地说道,一边抬头看了另外几个人。

    “我也不知道。”周鹏也一脸雾水地说道。

    “这是部队用于短途通信的设备,使用距离大约15公里左右。可以直接通话。一个人即可携带。”罗霄简单地介绍道。

    “什么,通话距离15公里。”周鹏听了大吃一惊,要知道现在一个师的作战范围一般不会超过10公里,也就是说702步话机完全可以满足战时一个师的通话要求。

    “这东西可以生产吗?”周鹏迫不及待地问道。

    “现在不行。”罗霄冷静地回答道。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产呢?”朱毅追问道。

    “我们现在只有设计图,但缺少必要的电子器材。”罗霄解释道。

    “具体需要哪些电子器材?”朱毅继续追问。

    “电子管、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等这些器件我们都没有,不过有解决的办法。”罗霄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投向了周鹏。

    “什么意思,老罗,我也没有呀。”周鹏看到罗霄的眼神,焦急地说道。

    “可是你可以去购买啊。”罗霄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买?找谁买?”周鹏一脸困惑地问道。

    “苏联人和美国人都有这些电子器材,可以找他们购买。”罗霄说道。

    “目前有两个办法可行,其一呢,就是说服谢尔盖卖给我们一批器件;其二嘛,则是让你爷爷在香港建立一个电子厂,用于组装声音机,如此一来便能够从美国购买所需的元器件了。”罗霄紧接着补充道。

    “好的,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会尽快处理妥当。”周鹏一脸认真地回答道。

    “另外还有一件事,那便是需要一些电子学领域的专业人才。”罗霄说着将目光投向了朱毅。

    朱毅望着罗霄,无可奈何地耸耸肩道:“好吧,直接告诉我要做什么吧!”

    “据我所知,大连工业专门学校有位名叫毕显德的先生。”罗霄不紧不慢地说道。

    “哦,是不是陈云同志提到过要帮我们联系的那所学校?”朱毅好奇地问道。

    罗霄没有作答,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没问题,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理,如果有问题的话,我会亲自前去拜访。”朱毅爽快地回应道。

    “恐怕你还不够格,得由我亲自出马才行。”罗霄毫不客气地说道。

    “你不是不能出去吗?”朱毅问道。

    “没有办法,这里边的技术问题比较多,估计您顶不住。”罗霄说完看向李泽田。

    “我和上级请示一下。”李泽田平静地说道。

    “行,我先去打听一下。到时候我陪您一起去。”朱毅接着说道。

    “除了这两个东西,老罗你还想做什么产品。”见谈得差不多了,周鹏接着问道。

    “暂时没有了,不过有一个事情我一直在琢磨。”罗霄接着说道。

    “什么事情?”周鹏好奇地问道。

    “最近我查了一些资料。苏联最近的几年的粮食产量好像不太好,我在想这里边可不可做一些事情。”罗霄接着说道。

    “你有什么想法?”听到这话,周鹏立刻来了情绪。

    “苏联46年、47年的粮食减产比较多,而且二战的时候苏联牺牲的军民数也有几千万,关键是男性青壮年牺牲比较多,这就意味着苏联的粮食生产还会有一段低产期,而我们现在老段同志的农垦兵团,最起码是10万的青壮年,如果有化肥、有农机、有农业指导,那么农垦兵团的粮食产量不会少,你说我们能不能先赊一批货,然后用农产品还账。”罗霄边说着,一边看着在座的几个人。

    “这个主意不错啊!”周鹏眼前一亮,兴奋地说道:“如果我们能和苏联达成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粮食问题,还能促进我们的农业发展。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更紧密的贸易关系。”

    “可是,这不是几百根大黄鱼的事情呀。”朱毅一脸震惊,他显然被罗霄的提议吓到了。

    “是的,这个事情的确不是我们一个公司可以做的,但这的确是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特殊条件,或许能够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价格。”罗霄解释道。

    朱毅皱起眉头:“这个事情是否需要和陈云同志说一下?毕竟涉及到这么大的交易金额,估计会存在很多问题。”

    “当然!”罗霄点头道,“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有着深厚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的意见至关重要。不过,时间紧迫,陈云同志可能马上就要离开了。”

    “那怎么办?”朱毅焦急地问道。

    罗霄当机立断:“我和周鹏立刻去找陈云同志汇报情况。你们先留在这里等待消息。”

    话音未落,罗霄便拉起周鹏,匆匆忙忙地朝陈云休息的住处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