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291章国公,这小郎君一句话让我世袭千户靠谱吗

第291章国公,这小郎君一句话让我世袭千户靠谱吗

    他起初跟随汤和在海防作战时,只是一个小小的‘舟子’,辛劳多年才爬到了现在的地位。

    现在仅仅回答了这位小郎君几句话,就获得了世袭千户的资格?

    这突如其来的机遇,是不是太意外了?

    他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这可是朝廷官员,岂能由你一句话定夺?

    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竟能有如此大的权力?

    然而下一刻,汤和不满地冲吴桢道。

    “真是不懂事,还不快向人家道谢。”

    这下,吴桢越发困惑了,却也只能连连应声道。

    “哦哦,多谢朱郎君。”

    朱小宝笑道。

    “不必客气,年关过后,你先别急着回昌国卫。”

    “好!”

    吴桢感到有些尴尬,却也不知该如何表达对朱小宝的感激之情,他完全猜不出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小郎君究竟是谁。

    朱小宝转向汤和,又道。

    “老爷子,那您和老部下慢慢叙旧,我就不打扰了,我先回去思考一些事情。”

    汤和挥手示意道。

    “行,那你便回去吧。”

    说完,朱小宝便离开了。

    看着朱小宝离去的背影,吴桢一脸茫然。

    直到朱小宝走远,他才转过头来,又呆呆地看向汤和。

    “老国公,这小郎君一句话就让我世袭了?这靠谱吗?”

    “这咋听着这么让人难以置信呢?”

    汤和瞥了他一眼。

    “你这小子,在东南沿海这些年没白混,刚才答得很好。”

    “别说他让你世袭,就算现在提升你两级,升到指挥佥事,咱都不会感到意外……”

    嘶!

    吴桢倒吸一口凉气,双眼更是瞪得老大。

    “那,那我岂不是真的要世袭千户了?”

    汤和不悦地答道。

    “你就偷着乐吧,想必调令很快就会送去滁州了。”

    “既然他青睐于你,你跟了他,未来定将获益匪浅!”

    闻言,吴桢顿时兴奋得难以言表。

    “这,这……多谢老国公!”

    “谢咱作甚?”

    汤和瞥了他一眼。

    吴桢吸了口气,再次看向朱小宝那渐行渐远的身影。

    此刻,他眼中流露出一股复杂的情绪。

    “这小郎君,究竟是谁呢?”

    但不管怎样,吴桢都满怀感激。

    随后,他恭敬地向朱小宝离开的方向鞠了一躬。

    汤和摆了摆手,道。

    “好了,滁州离这儿有两天的路程,你快回去与家人团聚吧。”

    吴桢笑眯眯地点头。

    “那好,我这就告辞了,您老多保重。”

    “嗯。”

    汤和目送吴桢离开后,便从摇椅上站了起来,他满意地咂了咂嘴。

    “这摇椅还真是不错,舒服!”

    他边说边摇晃着身子,缓缓向皇宫走去。

    奉天殿内,朱元璋挑选了一些今年京城道内的史料,打算送给朱小宝。

    这时,汤和走了进来。

    “重八。”

    朱元璋笑道。

    “你来了!”

    汤和答道。

    “今日我遇到了件不寻常的事。”

    朱元璋嗤笑一声道。

    “看你那得意的样子!啥事啊?”

    汤和大笑几声后,走到朱元璋面前,沉声道。

    “你觉得吴桢这人如何?”

    朱元璋愣了一下。

    “嗯!此人在东南地区成就显著,咱打算亲自考察后予以提拔……”

    汤和苦笑着说道。

    “你俩果真是亲爷孙啊!”

    朱元璋眉头紧锁,疑惑地道。

    “你这是何意?”

    汤和解释道。

    “今日那小子去我那送礼,恰巧遇到了吴桢,他坚持要用这个人。”

    “我猜他现在可能很想见你,所以我就特地来找你了。”

    朱元璋有些意外。

    “哦?那他都说了些什么?”

    汤和脸上露出一抹赞赏,有些敬佩的道。

    “那小子可了不得啊!他那一举一动之间,无不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场,简直就像是天生的君王般,我在他身边都显得黯然失色了!”

    “吴桢那家伙不知道小宝的身份,却被小宝几句话就征服了,这孩子的魄力,真是不凡!”

    闻言,朱元璋开怀大笑,满是自豪和得意。

    “哈!也不看看是谁栽培的!”

    “咱爷孙俩的眼光,还真是惊人地一致!”

    “只不过,以前都是咱给他挑选人才,眼下难得他自己看中了一个。”

    “既然他看中了,那这份恩情就交给他吧,也好让吴桢心甘情愿地跟随他!”

    “走,我们去他府上看看!”

    汤和笑着应声道。

    “好,走吧!”

    朱小宝从汤和那里回来后,便立刻埋头于书房。

    天色尚早,太阳也才刚刚升起。

    朱小宝手持毛笔,埋头深思着。

    他计划在洪武十五年下半年开展近海贸易。

    而三佛齐和吕宋位于交趾南端的海岸线上,若不能消灭这批海盗,势必会对前往交趾的商船构成巨大威胁。

    如果不能保证航线安全,海商们又怎敢前往交趾进行贸易呢?

    吴桢的出现,才让朱小宝意识到,他对交趾根本就还不了解。

    不过好在,在计划开展之前,他便发现了问题。

    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造船。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开支。

    用于造船的钱,究竟要怎么弄来呢?

    况且朝廷目前还不确定能向交趾布政司投入多少资金。

    正当他思索之际,马老头与汤和背着手,笑着步入了院中。

    听到脚步声,朱小宝一愣,连忙迎了上去。

    他正要去找马老头,没想到马老头就自己来了!

    “老爷子,我正想着找你呢!”

    朱元璋轻声笑道。

    “哈哈,老国公跟咱讲了。”

    “你打算把吴桢收了?”

    朱小宝颔首。

    “正是!”

    朱元璋询问道。

    “为何?”

    朱小宝搀扶着朱元璋和汤和进了正厅,又沏上一壶茶,递予了二位长者。

    待他坐定后,这才神色严肃的道。

    “原因有二。”

    “首先,他对东南沿海地区极为熟悉,交趾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可能要开放海禁,有他在,便是一员勇将,能确保海上安全。”

    “其次,此人手段强硬,对倭寇的狠辣,我颇为欣赏,我就喜欢这种果敢之人。”

    朱元璋笑了笑。

    “开海?你还真打算玩儿出什么花儿来不成?”

    朱小宝摸了摸头,笑道。

    “交趾与云南布政司也隔有一段距离,况且朝廷对交趾的看法一向不佳,总觉得它与国朝存在隔阂,这才给了我一个尝试的机会。”

    “因此,若我在交趾开海,想必是无人会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