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458章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第458章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说完,迭力必失看了看朱小宝,又看了看詹徽和李缘。

    詹徽和李缘再次语塞。

    他们虽然读过孔孟的著作,但平日里都忙于政务,哪有时间钻研这些细节。

    这个关于汉文化的问题,他们一时还真答不上来。

    要是答不上,岂不是更丢国家的面子?

    他们心里埋怨朱小宝,若不是他先挑起事端,对方怎么会刁难呢?

    可他们又不明白,朱小宝为什么要这么做。

    就在众人尴尬之际,朱小宝从容地答道。

    “如今我们使用的是夏历,而孟子所处时代用的是周历。”

    “孟子所说的秋阳,在夏历中就是五、六月的烈日。”

    “你不理解孟子的说法,是因为你只关注当下的大明,却不了解我华夏四千年文化一直在演变。”

    “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知道当下,却不了解历史变迁,国家就容易走向灭亡。”

    迭力必失暗暗握紧了拳头,表面上却依旧笑着说:

    “朱小郎君果真是学识渊博!佩服佩服!”

    他的话音刚落,旁边的副使紧接着说道:

    “听你这么说,难道对汉家文化能做到百问百答?”

    李缘见势不妙,赶忙出面阻拦。

    “呵呵,今天咱们就先不讨论这些了,诸位要是感兴趣,改日本官可以为大家引荐翰林院的学士……”

    话音未落,朱小宝便盯着那蒙古副使,平静地说道:

    “你可是有高问?”

    帖木儿汗国的副使目光落在朱小宝身上,微微拱手,带着几分挑衅地问道:

    “老子出关之后,究竟去了哪里?”

    此言一出,李缘和詹徽顿时脸色骤变。

    这老子出关去了何处,本就是个千古谜题,无论是哪本典籍都未曾记载。

    李缘心里焦急万分,刚想阻拦朱小宝回答,可朱小宝压根没给他机会。

    李缘暗自叹气。

    年轻人到底还是沉不住气啊!

    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老爷子非得指定朱小宝来参加今日这场宴会。

    要是朱小宝答不上来,丢面子事小,可大明的威严该如何维护?

    要是今日这事传出去,他这个礼部侍郎,恐怕得被百姓们指责谩骂。

    再看这群蒙古使臣,问出这种刁难人的问题,到底是安的什么心?

    一个早就衰败逃窜的小国,怎么敢如此公然的和大明叫板?

    蓝玉的眉头也紧紧皱了起来。

    他在意的并非朱小宝的自信,而是这些蒙古使臣的态度。

    这些来自万里之外的人,表面上对大明毕恭毕敬的,可言语间却又透着一股能与大明抗衡的底气。

    蓝玉心中暗自思量,他们的实力恐怕不容小觑,说不定骨子里根本就不怕大明!

    蓝玉猛地一激灵,脑海中突然闪过朱小宝之前说过的话。

    难道这群蒙古人,当真不是当年在捕鱼儿海被打得溃散而逃的北元贵族?

    万里之外的局势他并不了解,也不清楚这个帖木儿汗国到底强大到了什么程度。

    可帖木儿送来的那封国书里,那极尽谦卑的措辞,分明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弱小国家才会用的。

    难道他们一直在故意示弱?

    嘶!

    蓝玉越想越觉得可怕。

    他偷偷看了朱小宝一眼,似乎明白了这小子为何在一开始就言辞犀利了!

    这是在试探对方的虚实啊!

    想通这点后,蓝玉默默垂下眼皮,静观其变。

    朱小宝神色镇定,看着帖木儿汗国副使,不假思索地说道。

    “老子出关后,便去了天竺!”

    “在那里,他与释迦牟尼相伴,传下了大法。”

    帖木儿汗国副使立刻追问。

    “有什么证据?”

    朱小宝语气平淡地回应道。

    “《通典》中关于浮屠的记载,和我华夏的《道德经》能相互印证。”

    “上面提到,昔日老子往西出关,途经西域,抵达天竺,在那里教导当地人,让他们成为了信奉浮屠的教徒。”

    副使不屑地摆了摆手。

    “这根本不足以证明。”

    朱小宝却笑了笑,坦然道。

    “确实也没有其他证据了。”

    这话一出,帖木儿汗国的众人都愣住了。

    李缘等人同样十分震惊,原本对朱小宝还有些轻视,此刻那些小心思彻底被朱小宝这番话打消。

    李缘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看着朱小宝的眼神,也从最初的怀疑,渐渐变成了敬畏。

    这小子,不简单啊!

    朱小宝没有给对方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反问道。

    “敢问副使,‘寻常’二字作何解释?”

    副使随意地答道。

    “寻常之意,不就是普普通通的意思嘛。”

    朱小宝立刻反驳。

    “错!”

    “古代以尺为寻,倍寻为常。”

    “天下身高八尺的男儿数不胜数,所以才用‘寻常’来形容常见、普通。”

    帖木儿汗国的几名使臣顿时哑口无言,脸上满是尴尬。

    朱小宝乘胜追击。

    “我再问,人坐在地上,一天能行走多远?”

    副使嗤笑一声。

    “人坐在地上一动不动,怎么能谈行走呢?”

    朱小宝摇摇头,说道。

    “还是不对!”

    “人虽然坐在地上,但大地本身在转动,一日运转一周,因此才有了昼夜之分。”

    他顿了顿,又问。

    “那何为自然之道?”

    副使不假思索地答道。

    “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朱小宝依旧摇头否定。

    “不对!”

    “自然之道,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规律。”

    “那我再问你,天有多高?”

    副使一下子被问住了,答不上话来。

    朱小宝紧接着又问。

    “地有多厚?”

    副使依旧语塞。

    朱小宝脸色一沉,厉声道。

    “你连天高地厚都不清楚,还谈什么探讨学问?”

    一时间,现场气氛紧张起来。

    帖木儿汗国的五个使臣,都被气得脸颊抽搐,显然是在极力压制心中的怒火。

    朱小宝暗自冷笑。

    他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迭力必失强忍着怒气,表面上还故作镇定,看着朱小宝说道。

    “学问这东西,向来是你们汉家人擅长的,朱郎君能说会道,真是令人佩服。”

    朱小宝却摇摇头,说道。

    “并非如此!”

    “一个国家,单靠文化是无法长久昌盛的。”

    “就拿你们蒙古人来说,察合台汗国风光一时,可短短两百年,就被赶出了中原,这是为什么?”

    “你们一直引以为傲的武士,为什么会输给我们汉人?”

    “归根结底,你们各方面还是不够强大。”

    朱小宝毫不留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