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935章朱棣:朱雄英不仁,别怪我不义

第935章朱棣:朱雄英不仁,别怪我不义

    “你是说……铸假钱?!”

    朱棣惊得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声音都拔高了好几分,满眼的难以置信。

    姚广孝缓缓点头,语气平静无波。

    “正是。”

    朱高炽急了。

    “老师,使不得啊!”

    “这假钱一旦流入了市场,物价准得疯涨,到时候整个大明的经济都得乱套!”

    姚广孝却笑了。

    “要的便是这个成效!”

    “到时候,咱王府便能用假钱换真洪武通宝,等朱雄英忙着收拾烂摊子时,真金白银就到咱手里了。”

    “其实咱就是缺钱,只要能敛到财,目的也就达到了。”

    “至于经济乱不乱套的,眼下主宰大明的是朱雄英,那是他该操心的事,咱们管不着!”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是第一计不成,再用这招。”

    “大明境内缺铜,倭岛虽有不少铜矿,却管得严,朝鲜估摸着也弄不到多少,但咱改了铜铁的比例,造钱的速度和数量定会比铸宝司快上许多。”

    朱棣起初还有些徘徊,可一想到朱雄英接二连三地针对北平,便再顾不上别的,当即对朱高炽道。

    “老大,你去给朝廷上书!”

    随即,又转向朱高煦道。

    “老二,你去北疆,想法子诱孛斤帖木儿来犯!”

    最后,他看向姚广孝道。

    “广孝,朝鲜那边的事就交给你了,务必安排妥当。”

    三人纷纷点头。

    朱棣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既然他朱雄英不仁,那也就别怪本王不义了!”

    姚广孝却眉头紧锁,又补充道。

    “殿下,元飞已失踪半月有余,那白莲妖女定然还在北平!”

    朱棣脸色一沉,对朱高煦道。

    “你亲自去找纪纲,让他仔细彻查北平城,务必要找出唐赛儿来!”

    “是!”

    朱高煦应声道。

    计策既已排定,众人便各自起身忙活去了。

    属于朱棣的反击,就此拉开了序幕!

    ……

    转眼到了十二月,应天的年味儿越来越浓。

    朱小宝望着窗外的雪景,才惊觉已经快到洪武三十年了。

    老爷子大概会在洪武三十一年夏六月驾崩。

    这一天,越来越近了……

    一晃六年过去了,这一切都快得像是在做梦。

    他站在谨身殿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往事历历在目。

    这些年走了不少人,熟悉的面孔也越来越少。

    这应该就是人生的无奈之处吧!

    生离死别,最是难扛。

    雪地里,内阁三位阁老缓缓朝谨身殿走来。

    詹徽和杨靖看着很是苍老,朱小宝这才惊觉,他们早就过了花甲之年。

    梁焕虽年轻些,但也已有五十七。

    大明的高层班子,已经趋向老龄化,也是时候该换换了。

    三阁老到了谨身殿前,拍了拍身上的雪,脸色凝重地道。

    “太孙殿下,不好了!”

    朱小宝一愣,但没急着问。

    “进去说吧,外头冷。”

    说罢,转身进了谨身殿。

    谨身殿里烧着无烟煤,刚踏进门,一股融融暖意就裹住了全身。

    待朱小宝坐定,三位阁老便一脸愁容地禀报道。

    “启禀太孙殿下,各地藩王都纷纷递了奏疏上来。”

    “咋回事?”

    朱小宝有些纳闷。

    杨靖回道。

    “都是为了沈王朱模就藩的事。”

    “各位藩王觉得太孙殿下对沈王就藩的安排有所不妥,拿皇明祖训里的规矩说事儿。”

    “他们说太祖皇帝定下的藩王制度,本就是让藩王代替朝廷镇守国土的,是盼着大明江山能传万代。”

    “眼下把交趾的兵权交给外人,这是在动摇国本。”

    朱小宝心里早有准备。

    沈王这事儿,肯定会招来诸王弹劾。

    “这点事儿,内阁想办法回复就是,犯得着这么紧张?”

    杨靖苦着脸道。

    “只是不知怎么回事,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不光藩王们上书,连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等言官,也都一窝蜂地跟着上疏了。”

    朱小宝不解。

    “他们跟着瞎掺和什么?我也没招惹他们啊!”

    杨靖道。

    “不少人拿皇明祖训做文章,说太孙殿下这是公然篡改祖训,况且圣上还没退位呢,您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着实让人心寒。”

    朱小宝满不在乎地道。

    “这么说,麻烦就两处,藩王和御史言官?”

    “你们可有对策?”

    杨靖瞅着朱小宝,欲言又止。

    朱小宝道。

    “杨阁老有话不妨直说,不用顾忌。”

    杨靖这才试探着问道。

    “臣斗胆一问,沈王这事,太孙殿下可是有意的?”

    “没错。”

    朱小宝也不遮掩。

    闻言,杨靖怔了下,又问道。

    “太孙殿下难道是在为了削藩而做准备?”

    “没错。”

    朱小宝坦言道。

    “你们都跟我提过藩王的隐患,这事确实不能不防。”

    见朱小宝如此交心,三位阁老心里都暖烘烘的。

    这种机密事,换了别的君王,哪会直说?

    这无疑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

    朱小宝也不担心他们告发给老爷子。

    毕竟他们要真敢那么做,灭门之祸是跑不了的,他们自个儿心里也都门儿清。

    摸清了朱小宝的心思,事情就好办了。

    詹徽琢磨片刻后,开口问道。

    “这事急不来,太孙殿下是如何打算的?”

    朱小宝笑了。

    “我本就没打算一刀切,沈王这事,不过就是个开始。”

    詹徽颔首应道。

    “那便好办了。”

    “不妨就说交趾情形特殊,此番安排不算定例,先把各地藩王稳住了再说。”

    朱小宝看向他,问道。

    “这话要怎么说才妥帖?哪里特殊了?”

    詹徽捻着胡须沉吟片刻,缓缓道。

    “交趾布政司的要务本就是海防,咱大明军队历来以陆军骑兵为根本,水师原就不算强项。”

    “所谓术业有专攻,让交趾都司专管海防,才是保境安民的稳妥法子,江山才能安稳无虞啊!”

    梁焕连忙接口道。

    “詹阁老说得极是。”

    “藩王们说到底还是忧心国防有失,交趾都司执掌海军以来,在南海打了不少硬仗胜仗,论能力足以镇守海防……”

    梁焕还在细细剖解其中关节,朱小宝却已在心里转开了念头。

    朱模打小长在宫里,对排兵布阵简直一窍不通,真让他领兵,岂不是瞎折腾嘛!

    待三位阁老说完,朱小宝笑道。

    “诸位说的在理。”

    “你们先回去准备吧,今日午后,传都察院、六部、六科给事中、五军都督府这些要紧衙门的主官,到谨身殿开小朝会。”

    三位阁老连忙躬身应道。

    “是,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