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六十三章 高升!【大章】

第六十三章 高升!【大章】

    第六十三章高升!【大章】(第1/2页)

    自从红星厂升格为副师级单位后,林默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前往省城参加各类工业,国防相关会议的次数也显著增多,往往天不亮就要出发,回到厂里天都黑了。

    一天忙活下来,比他熬夜攻关技术都累。

    但林默在其中也并非全无收获,至少,他与省国防工办的王局长变得更加熟络了。

    九月中旬,省城,国防办会议室,这里刚结束的一场关于“七五”期间装备发展思路的研讨会,会议整体气氛有些沉闷。

    与会者大多围绕着现有装备的改进、产能提升等常规议题展开,在省国防工办局长王军看来,虽然务实,却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性思路。

    “林默同志!”会议后,王军叫住正准备离开的林默身上。

    林默转身道:“王局。”

    “坐。”王军指了指身边的空位,待林默坐下后,开门见山地问道:“刚才听了一圈,都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鲜的想法。”

    “你在下面搞出了‘红箭’,‘启明星’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眼光肯定不一样。”

    “刚刚会议上看你有想说什么,这里没外人,你跟我也别藏着掖着,说说看,比如未来十年,国家装备发展的大方向,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说实话,这是一个比较宽泛且敏感的话题。

    林默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考虑片刻,他觉得可以适度向一位有可能理解并支持他的高层领导,传递一些超越时代的思想,于是缓缓开口:

    “王局,我认为,未来的装备发展,绝不能停留在‘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层面,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件武器性能的提升,关键在于体系,在于如何让装备联结成一个整体,发挥出1+1远大于2的效能。”

    他观察着王军的表情,见对方没有流露出不耐,反而眼神专注,便继续深入:

    “我个人认为,有两个趋势至关重要,一是集成化,二是信息化。

    “哦?“王军来了兴趣,终于有点和其他不一样的想法了。

    “集成化,并非简单地把不同功能的装备堆砌在一起,而是指通过统一的指挥控制平台,将侦察、通信、指挥、打击、防护等不同单元,深度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作战系统。”

    “例如,M军近年来提出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其核心就是试图将空中力量与地面装甲突击力量进行更紧密的集成,通过高效的协同,实现快速突破。”

    “而信息化,”林默加重了语气,“是这一切的中心,它不仅仅是多配几部电台那么简单,我指的是,利用日益发展的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获取、高速传输、智能处理和高效利用。”

    为了让概念更具体,林默引用了此时外界尚知之甚少的例子:

    “王局,不知您是否关注过近期外军,特别是M军的一些动向。他们已经在尝试将信息技术集成到作战体系中,这可以看作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

    “信息化战争?”

    王军眉头微蹙,这个词对他来说确实非常新颖,甚至有些陌生。

    此时仅仅是八十年代初,距离“信息化战争”概念被广泛认知和讨论,还有将近十年之久。

    “是的。”林默肯定道,语气沉稳:“它不仅仅是使用几部电台或者雷达,它是通过信息技术,将战场上的侦察单元,指挥单元和打击单元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目标是实现战场态势的近乎实时共享,指挥决策的快速高效,以及火力打击的精确协同。”

    接着,林墨举了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例子:“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前沿侦察兵发现了敌人的重要目标,他不再需要层层上报,等待命令,而是可以通过某种数据链,直接将目标信息发送给后方的炮兵群。”

    “炮兵群的火控系统自动接收、解算,几乎在同时完成瞄准和射击。整个‘发现-决策-打击’的循环时间被压缩到极短,敌人可能还没反应过来,炮弹就已经落在头上了,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速度优势。”

    “据一些零散的资料和分析,M军正在大力发展的E-3‘望楼’预警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化节点。它不仅仅是一架雷达飞机,更是一个空中指挥所,能整合来自地面、空中、海上的大量信息,形成统一的战场态势图,并直接引导战机进行拦截或攻击,这极大地压缩了从发现到决策再到打击的时间。”

    “再比如,他们为炮兵开发的‘塔克法’射击指挥系统,已经开始尝试将前方观察员、气象数据、弹道计算机和火炮本身连接起来,目标是实现快准狠的火力反应。”

    林默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上虚画着信息流动的示意图,“王局,您可以想象,当我们的侦察兵发现敌装甲集群时,不用再层层呼叫,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瞬间直达后方火箭炮阵地,火箭炮的火控系统自动解算,几乎同时完成齐射准备……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才是未来战场的制胜关键。”

    听到这里,王军的呼吸不知不觉间变得有些粗重。

    林默所描述的图景,与他脑海中一些模糊的、尚未成型的想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隐约感觉到信息技术会改变战争,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听得如此清晰、具体!

    林默见王局长已然入神,决定再抛出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想法,将“信息化”与之前提到的“无人机”概念融合起来:

    “而要实现这种高效的信息获取和单向透明,需要一个前向装备,‘无人机’可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突破口,也是信息化作战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无人机?”王军对这个词不陌生,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侦查无人机,并且已经应用于南疆战争中。

    但是目前的无人机依旧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只能靠挂载摄像头等设备被动的去观察,信息的获取也要等待无人机成功返回才可以。

    时效性很差。

    “对,无人驾驶的飞行器。”林默解释道,“我这里指的是侦察型无人机。”

    “设想一下,这种小型、低成本、低噪音的无人机,可以长时间在敌方区域上空徘徊,通过搭载的小型摄像机和图像传输设备,将敌方阵地、兵力调动、后勤补给路线等高清画面,实时传回我方指挥所。”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语速也稍稍加快:“这不仅仅是替代侦察兵冒险抵近观察那么简单,无人机提供的,是持续的,大范围的战场视角,它可以让我们的指挥员像看沙盘一样,直观地掌握整个战场的动态变化。结合我刚才说的集成化指挥系统,无人机传回的信息可以直接用于引导火箭炮等火力武器进行精准覆盖。”

    “或者为我们的突击部队选择最佳路线,它将彻底改变传统侦察模式,成为指挥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是信息化战场不可或缺的信息节点。”

    “啪!”

    王军局长猛地一掌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盖都跳了一下。他豁然起身,脸上充满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狂喜!

    “千里眼!顺风耳!信息节点!发现即摧毁!对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他激动地在原地踱了两步,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

    “林默!林默同志!你…你这一番话,简直是…是拨云见日啊!”

    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盯着林默,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年轻人:

    “不瞒你说,我最近看一些内部参考和外军动态,心里总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觉得未来的仗,不该是我们过去那种打法了!一味的追求口径,不一定能发挥原来的效果。”

    “时代在变化,战争的局势也在发生变化。”

    “‘信息化’这东西,分量会越来越重!”

    “今天听你这么一讲,用集成化,信息化这两个词一点拨,我…我全明白了!恍然大悟!”

    王军有些激动的说着:

    “你说得对!这绝对是未来装备建设,乃至军队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大方向!”

    他的情绪平复了一些,但眼神中的光芒更加坚定,他坐回座位,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语气变得异常严肃:

    “林默,你这些观点,价值巨大,不能只停留在我们俩的闲聊里,必须要发挥出价值。”

    “这样,你回去之后,尽快把这些思路,特别是关于集成化、信息化作战体系,以及无人机作为关键信息节点的构想,整理成一份详实的报告,不要怕超前,就把你刚才跟我说的,原原本本写出来!数据和例子尽可能充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三章高升!【大章】(第2/2页)

    他略一沉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这份报告,由你主笔,形成初稿后,拿来给我。我仔细研读后,会以我们两人联名的方式,作为一份内部参考,直接递交到…能看到的部门!”

    “联名?内参?”林默心中一震。

    这意味着王军不仅要采纳他的观点,更是要用自己的政治声誉和影响力,为他这个年轻后辈的前瞻性想法背书。

    这份支持和信任,沉甸甸的!

    “王局长,这…”林默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达。

    “不必多说!”王军大手一挥,语气斩钉截铁:“这种关乎国防战略转型的想法,我王军既然听到了,就有责任让它被该听到的人听到!”

    “你的名字在前面,我的名字在后面,我们一起负责!出了问题,我跟你一起扛!但我相信,绝不会出问题,这只会对我们国家的国防现代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看着林默,眼中充满了期许和:“林默啊林默,我原本以为你只是个技术天才,搞经济有一套,没想到你在战略层面的眼光,竟然如此深远!”

    “好!很好!这份内参,我们必须写,必须尽快送上去!”

    “可惜啊,我在这省里的位置,能直接推动的事情有限,而且……”他顿了顿,透露了一个消息,“我可能很快也要调动工作了。”

    “哦?王局长要高升了?”林默适时问道。

    “不是高升,是回京。”王军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由于在宁北期间,特别是在支持你们红星厂转型和发展方面,算是做出了一点成绩,上面点了名,让我回去。不过不是回原来的装备部,是去国防战略部,参与一些政策研究工作。”

    国防战略部!

    林默心中一动,这是一个更接近决策核心的部门。

    “恭喜王局!这是更能发挥您才干的位置。”林默由衷地说道。

    “哪里,是责任更重了。”王军摆摆手,随即真诚地看着林默:

    “林默,以后有机会到京城,一定要来找我!我们接着聊!你的这些想法,非常重要,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引起重视。”

    “一定!感谢王局赏识。”林默点头应。能与一位在国防战略部门,且对信息化有认同感的领导建立联系,对红星厂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好处的。

    就在王军调令下达的同时,省国防工办系统也迎来了一系列人事变动。

    原省国防工办主任刘向前,因领导有力,特别是在支持和监管红星厂等单位的创新项目中表现出色,正式升任省工业局局长,接替了王军的部分职责。

    而更让林默感到高兴的是,宁市国防工办主任赵建国,被提拔为省国防工办主任!

    当天晚上,林默接到了赵建国亲自打来的电话,声音一如既往地洪亮,却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罕见的,近乎哽咽的沙哑。

    “林默!小子!晚上有空没有?不准说没空!我……我请你吃饭!”电话那头,赵建国的语气不容置疑。

    林默笑了:“赵主任,您高升,应该我给您庆贺才对。”

    “少来这套!地点我定好了,就在解放路那边的一家老字号,国营第一食堂二楼小包间!”

    “六点半,准时到!就我们俩!”赵建国说完,也不等林默再客套,直接挂了电话。

    傍晚六点半,林默准时来到了国营食堂。

    二楼的小包间里,赵建国已经在了,桌上没有铺张,只摆了几样精致的下酒菜:

    一盘花生米,一盘酱牛肉,一盘炒青菜,还有一条清蒸鱼,一瓶本地产的粮食酒已经打开,散发着醇厚的香气。

    赵建国看到林默,立刻站起身,他今天换上了一身半新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因为激动和些许酒意泛着红光。

    “来了!坐!”他用力拍了拍林默的肩膀,力道之大,让林默微微龇牙。

    两人落座,赵建国二话不说,先给自己和林默面前的杯子斟满了酒,那酒杯是喝水的玻璃杯,容量不小。

    “林默,”赵建国端起酒杯,看着林默,眼神复杂,有喜悦,更有深深的感激:

    “这第一杯酒,我必须敬你!”

    林默连忙端起杯子:“赵主任,您言重了……”

    “你听我说完!”赵建国打断他,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颤抖,“我老赵这个人,脾气臭,轴!认死理!在官场上,不懂变通,得罪人是家常便饭,尤其是上一任省局的马局长……”

    他仰头,似乎想平复一下情绪,然后猛地喝了一大口酒,辛辣的液体让他咳嗽了两声,才继续说道:

    “你知道我为啥得罪他吗?就因为一个军品配套的小厂子!”

    “那个厂子,是他一个远房亲戚当厂长,管理混乱,产品质量次次抽查不合格,还虚报成本!我看不过眼,在好几次会议上都直接拍了桌子,要求严肃处理,甚至建议关停整顿!一点面子都没给他留!”

    赵建国又灌了一口酒,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

    “为这事,他卡过我们宁市多少项目?给我穿过多少小鞋?我心里门儿清!”

    “后来,他调走前,还放话出来,说我赵建国这种不懂人情世故的倔驴,就在宁市待到退休吧,别想再进一步了!”

    他苦笑了一下:“说实话,那段时间,我也心灰意冷了,觉得就这样吧,在宁市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得起这身衣服,对得起良心就行。升职?早就不指望了!”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情绪激动起来:

    “可是!可是谁能想到!天上掉下来个你林默!带着红星厂,硬是从绝境里杀出一条血路!”

    “63改!‘红箭-1’!‘启明星’!电视机!一样接着一样,动静越搞越大,功劳越积越多!我作为你们的直接主管领导,这功劳……这政绩……想不要都不行啊!”

    赵建国看着林默,眼圈竟然有些发红:

    “刘向前主任升了,王军局长回京了,这位置空出来……上面讨论人选,据说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我!”

    “为什么?不是因为我会来事,不是因为我有背景,就是因为我赵建国手底下,出了个红星厂,出了个你林默!”

    “是你们,用实打实的成绩,把我这个‘不会做人’的老家伙,硬生生给顶了上去!”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捧起那杯酒,向着林默,腰板挺得笔直:

    “林默!我赵建国,谢谢你!没有你,没有红星厂,就没有我老赵的今天!这杯酒,我干了!你随意!”

    说完,不等林默反应,赵建国一仰脖,“咕咚咕咚”地将那一大玻璃杯的白酒,一口气喝得点滴不剩!

    喝完,他重重地将杯子顿在桌上,长长地哈出一口酒气,眼眶湿润,却笑得无比畅快,仿佛将这些年的郁结之气,都随着这杯酒一吐而空。

    林默心中也是波澜起伏。

    他深知赵建国的为人,这位老主任或许不懂圆滑,但有着军工人最宝贵的坚持和原则。

    林默没有多说什么,也站起身,双手捧杯,将自己杯中那不少的酒,同样一饮而尽。

    火辣的酒液从喉咙一直烧到胃里,

    “赵主任,”林默放下杯子,诚恳地说:

    “您能升职,是实至名归。要说谢,也该我谢您当初的信任和支持。”

    “哈哈,好!不说这些了!总之,痛快!”赵建国用力拍着林默的后背,重新坐下,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正好我现在也调到省里了,还是在一个战壕里工作,以后在省里,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我老赵别的本事没有,给你顶住一些乱七八糟的压力,还是能做到的!”

    这顿晚饭,吃得酣畅淋漓,赵主任那叫一个开心。

    “放手去干!需要协调什么,我去跑!需要顶住什么压力,我来扛!”

    赵建国拍着胸脯,“我现在啊,就信你小子的眼光!你看准的方向,准没错!”

    夜色渐深,林默扶着微醺的赵建国走出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