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创外汇!(第1/2页)
早上,林默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审阅完最后一份关于研究院内部保密条例升级的文件,签上自己的名字,轻轻搁下钢笔,难得地感到肩头一丝松弛。
整整两个星期,终于是忙活完研究所的升级完善,一切走向正规化。
接着他将桌角那份格封面印着“绝密·内参”字样的文件拿了起来。
上次从省里回来后,就一直撰写这份有关于信息化作战的文件,今天总是定稿完成。
里面系统阐述了他关于装备“集成化”,“信息化”发展的构想,并结合M军已露端倪的动向和无人机领域,勾勒了一幅未来战场的发展方向。
他对着门口沉声道:“叶城,来一下。”
几乎就在话音落下的瞬间,办公室的门便被推开。
“林所。”叶城说道
林默将文件递过去,神色严肃:“这份文件,你亲自跑一趟省城,务必当面交到王局长手里,途中不得停留,不得经由任何中间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是!保证完成任务!”
叶城没有多余的话,双手接过文件,从一个随身的保密包里取出特制的牛皮纸袋,将文件装入、封口、盖上火漆印,动作一气呵成,随即利落地转身离去,脚步声迅速消失在走廊尽头。
看着叶城离去,林默心中稍安,这颗关乎未来国防战略的“种子”已经播下,至于能否发芽,能长多高,就需要时间了。
处理完这桩心头大事,林默起身去研究院各研究室转转。
他先来到了电子与信息工程研究室的区域,看到林默进来,几人连忙停下讨论打招呼。
“林所!”
“所长好!”
林默摆摆手,示意大家继续,目光落在黑板上那复杂的电路图上:“遇到难题了?”
钱学明推了推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所长,我们在尝试分析您给的那份彩色电视机技术构想里的PAL解码电路部分。”
“关于色度信号的分离与同步,这个副载波相位交替的原理,我们几个推演了几遍,总觉得在实际电路中实现起来,稳定性会是个大问题,尤其是怕相位失真导致颜色失真。”
旁边一个戴着深度眼镜,名叫陈新的年轻技术员也壮着胆子补充道:
“还有,您提到的荫罩式彩色显像管,那个三基色荧光粉的排列和电子枪的精准对位,以我们目前国内的电子束加工和玻璃封装工艺,恐怕……精度很难保证。”
林默看了看黑板上的图,笑了笑,他随手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空处画了起来。
“思路没错,但切入点可以再优化一下。”
林默一边画着简化的信号流程图,一边讲解:
“PAL制式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利用逐行倒相来抵消相位误差。你们看,这里,色度信号经过梳状滤波器分离出U、V分量后。”
“V分量需要进行逐行倒相……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确保色同步信号的准确提取和识别,这是整个解码电路的‘节拍器’。”
“我建议你们可以先绕过最复杂的实时处理,尝试用分立元件搭建一个模拟延迟线,配合锁相环电路,先把这个色同步和倒相的逻辑验证通……
接着,他又转向显像管的问题:
“至于荫罩管的生产工艺,这确实是我们目前的短板,但并非无法解决。”
“我们可以分两步走:第一,降低初期目标,不追求立刻达到国外最高水平,可以先尝试制造14英寸甚至更小尺寸的显像管,积累经验。”
“第二,抓关键工艺。电子枪的对位精度,关键在于模具和装配夹具的精密加工。”
“这方面可以请轻武器研究室的老师傅们支援,他们对精密加工有独到心得。荧光粉的涂覆,可以先采用相对简单的沉降法,虽然效率低些,但更适合我们起步。”
林默的讲解,让钱学明、陈新等人茅塞顿开。
“明白了,所长!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钱学明兴奋地说道,立刻招呼组员重新围到黑板前,按照林默指引的方向开始新的推演。
离开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室,林默正准备去光电技术那边看看微光夜视仪的进展,却见秦老脚步匆匆地迎面走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红光,手里还拿着一份电报。
“林默!林默!好消息!”秦老高兴道
“秦老,别急,慢慢说,什么好消息?”林默心中已有所猜测,迎上前去。
“81式!是我们的81式!”秦怀民将手中的电报塞给林默:
“刚刚收到的消息!总后和轻武器定型委员会联合发来的电报!81式自动步枪在国家靶场完成全部设计定型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全面优于设计预期!”
林默快速浏览着电报,上面罗列着一项项令人振奋的数据:
精度远超现役的56冲和63式;可靠性在多种恶劣环境下测试,故障率极低;空仓挂机功能被评审专家一致誉为“贴心设计”;人机工程优良,深受试枪官兵好评……”
“结论是:性能卓越,建议尽快纳入装备序列,替换部分老式枪械!
“好!”林默笑着点点头。
“上面已经初步确定,将其命名为1979年式7.62毫米自动步枪,简称79式自动步枪!首批试装备订单很快就会下来!”
“您和大家辛苦了!”林默由衷地说道。
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在研究院内传开,引来一片欢呼,林默与秦老简单交流了下一步小批量试生产和工艺固化的事情后,便走向了位于研究院相对安静角落的一个新挂牌的办公室——“天眼”项目组。
这里的气氛,与81式成功的喜悦截然不同,显得有些沉闷和迷茫。
项目组暂时由光电研究室的李卫国和孙伟良牵头,加上几名从机械和电子专业抽调来的年轻人员。
办公桌上、地上,摆满了各种轻木、桐木片、细钢丝、小型直流电机以及拆得七零八落的航模零件。
墙上贴着一些手绘的、极其简陋的飞机三视图和气动外形草图。
看到林默进来,李卫国等人连忙起身,脸上都带着一丝挫败感。
“所长……”
“林所,您来了。”
林默看了看桌上那几个粗糙的、甚至有些可笑的模型,温和地问道:“怎么样?这一个星期,有什么进展和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四章创外汇!(第2/2页)
孙伟良挠了挠头,苦笑道:“所长,按您说的方向,我们查了一些航空模型的资料,也试着做了几个简单的滑翔机模型。”
“但是……感觉不得要点。这东西要能飞起来,还要能遥控,还要带摄像头……我们连最基础的稳定飞行都保证不了,一阵风就吹得乱翻跟头。”
李卫国也补充道:“动力也是个问题,现有的小型电机要么力量太小,要么耗电太快,电池重量又大,很难找到平衡点。”
林默点了点头,对此并不意外,在八十年代初,要让一群毫无航空背景的年轻人凭空理解并设计无人机,难度无异于让古人造飞机。他拉过一块黑板,示意大家都围过来。
“大家这一个星期的探索很有价值,至少让我们明确了难点在哪里。”
林默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然后拿起粉笔:
“无人机,听起来神秘,但我们可以把它分解开来看。当前阶段,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能源,也就是动力系统,一个是飞控系统。”
他在黑板左边写下“能源”二字。
“动力方面,我认为需要划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传统的发动机,另一方面是电池。”
“发动机方面,我们目前不要好高骛远去想什么涡喷发动机,就从最现实的入手——高效的小型活塞式发动机,可以请轻武器研究室懂内燃机原理的同志协助,先进行理论论证和小型化探索。”
“同时,电池技术也要跟进,优先选择能量密度较高的镍镉电池,并研究如何减重。”
“电池能源?”众人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玩意能给无人机用吗?
大家心里这会压根没有这个概念。
“对,就是电池。”林默画了一个电池供电原理图:
“电池供电结构紧凑,重量轻,直接驱动电机,最重要的是噪音非常低,非常适合特殊状态下作战。”
“但是目前的电池技术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有关于这一条线路需要我们进行预研制,尤其是电池单体密度方向。”
接着,他在黑板右边写下“飞控”二字。
“这才是无人机的‘大脑’和灵魂。”林默缓缓道来:
“如何让它飞得稳,按照我们的指令飞行?这需要一套飞行控制系统。”
他画出了一个简单的反馈回路:“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目前我们不可能搞复杂的数字飞控,但从模拟电路入手是可行的。”
“我们可以先用机械陀螺或者速率陀螺作为姿态传感器,感知飞机的俯仰,滚转变化,控制器部分,可以用运算放大器和一些无源器件搭建PID控制器的模拟电路。”
林默详细解释了PID控制的基本思想,如何根据姿态误差的大小,累积和变化趋势来输出控制信号,让飞机能自动保持稳定。
“不要怕失败,大胆去试,材料用最便宜的木头和蒙皮,摔坏了再做。”林默鼓励道:
“‘天眼’项目不追求速成,但要确保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在正确的技术方向上。”
离开“天眼”项目组,林默回到办公室,刚端起茶杯想润润嗓子,何建设就一脸愁容地推门走了进来。
“林厂,哦不,林所,”何建设习惯性地改了称呼。
“刚刚市里工业局来通知了,说是省里下达的任务,要求我们红星厂的民用产品部分,今年要承担创造三万美元外汇的指标!”
“三万美金?”林默放下茶杯,神色平静。
“是啊!三万美金!”何建设皱着眉头,“这……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咱们的电视机在国内是卖得火,可那是人民币!”
“外汇?咱们连外贸的门往哪边开都不知道!而且这才刚起步,就压这么重的任务,我看就是有些人看我们红星厂出了成绩,眼红,故意给我们出难题!”
林默看着这位为自己、为工厂殚精竭虑的老大哥,笑了笑,起身给他倒了杯水。
“何厂长,稍安勿躁。坐下说。”
“我怎么能不急?”何建设接过水也没喝,直接放在桌上。
“三万美金啊!这要是完不成,到时候总结起来,就是咱们红星厂能力不行,影响多不好!”
林默走到窗前,看着厂区里忙碌的景象,语气从容而坚定:
“树大招风,我们红星厂现在风头正劲,上级对我们有更高的期望,甚至是一些考验,都是正常的。”
“三万美金,听起来是压力,但何尝不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的‘红星’牌,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
“走出国门?”何建设愣住了,“怎么走?咱们的东西,外国人能看得上吗?”
“为什么不呢?”林默转过身,眼中闪烁着自信“我们的电视机,质量过硬,价格有竞争力。”
“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让全世界的买家都能看到它。”
他走回办公桌,拿起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递给何建设。
“我已经了解过了,今年秋季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也就是广交会,很快就要在广州举办了,这是目前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
“广交会?”何建设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对,广交会。”林默肯定地点点头,“你立刻以红星电子设备厂的名义,向省外贸厅提交申请,报名参加这一届的广交会!我们要一个最好的电子展区位置!”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何建设,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熙熙攘攘的展馆:
“告诉马为国,让他挑选最精干的销售和技术人员,组成参展团队。”
“产品就带我们最好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同时,可以把我们正在预研的彩色电视机概念做成精美的宣传画册!我们要在广交会上,让‘红星’品牌,一鸣惊人!”
何建设看着林默那副胸有成竹,心中的焦虑不知不觉消散了大半。
他虽然还不完全理解广交会究竟有多大能量,但他相信林默的判断。
“好!林所,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安排,亲自去跑这个申请!”何建设风风火火地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