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我靠摸尸杀人,缔造东方日不落 > 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一封家书定乾坤

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一封家书定乾坤

    第五十九章釜底抽薪,一封家书定乾坤(第1/2页)

    “放火?”朱高煦双目圆睁,难以置信地注视着朱岩。

    “兄弟,你可曾染恙?无端在自己属地纵火,此非疯狂之举么?”

    他全然无法领会朱岩的谋划。

    朱岩见他这般憨直,心中暗自叹息,却仍耐心解释道:“王爷,还请您细思。”

    他声音低沉,却透着令人信服的力量:“这火,自然不可随意施放。”

    “我们不焚烧民宅,不伤及人命,仅焚毁几处无人看管的官府空仓,或是城郊的草料场。”

    “火势一起,北平城必将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朱高煦眨了眨眼,依旧未能理解。

    朱岩继续引导他道:“届时,母妃必定会被惊动,她会作何感想?”

    “她会认为,这些奸细如此猖獗!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公主未遂,竟敢在城中四处纵火,妄图制造混乱,动摇我大燕根基!”

    “这已非单纯的刺杀行径,而是公然向父王宣战!”

    朱岩目光锐利如刀。

    “当众人皆被这大火吓得胆战心惊,当母妃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之时。”

    “您高阳王殿下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际,将那纵火的幕后元凶,那潜伏多年的朝廷奸细头子一举擒获,并带着确凿如山的证据,呈于母妃面前!”

    “王爷,您再仔细思量,这是何等的功劳?”

    朱岩这番话,如一道闪电,劈开了朱高煦混沌的思绪!

    他瞬间领悟,彻彻底底地明白了!

    同样是擒获一名奸细,偷偷摸摸地抓捕,与在全城大乱、人心惶惶之际,如天神下凡般将人擒获,效果截然不同!

    前者,不过是尽了本分;后者,则是定海神针,是力挽狂澜的盖世奇功!

    这等功劳,足以让父王和母妃对自己刮目相看!

    而这一切,对于志在储位的他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

    “妙哉!”朱高煦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得满脸通红。

    “兄弟,你这头脑究竟是如何生就的,此计先是釜底抽薪,再是火上浇油,堪称神来之笔!”

    他看向朱岩的眼神,已从崇拜变为彻彻底底的敬畏。

    这已非凡人的智慧,实乃鬼神莫测之能!

    朱高煦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说道:“那还等什么!我即刻去安排人手!”

    朱岩摇了摇头:“不可,王爷,此事您不宜出面。”

    “为何?”

    朱岩微微一笑:“您是最终的收官之人,怎能沾染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这种脏活,交由我的人去做即可。”

    “您当下要做的,是回去好生歇息,养足精神,待天亮之后,准备接受全城的欢呼与母妃的褒奖。”

    朱高煦望着朱岩云淡风轻的模样,心中百感交集。

    有此人辅佐,何愁大事不成!

    他用力点了点头,沉声道:“兄弟,大恩不言谢,从今往后,你我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当天深夜,子时刚过,北平城南一处废弃官仓突然火光冲天。

    干燥的木料与杂物,在夜风的吹拂下,瞬间化作一条咆哮的火龙,将半个夜空映照得一片血红。

    “走水啦,走水啦!”凄厉的呼喊声划破了北平城的宁静。

    紧接着,城西的草料场、城北的马厩……一处、两处、三处!

    不过一炷香的工夫,城中竟有四五处地方同时燃起熊熊大火!

    一时间,整个北平城陷入混乱。

    铜锣声、呼喊声、哭嚎声交织在一起。

    无数百姓从睡梦中惊醒,惊恐地望着窗外那骇人的红光,以为是建文帝的兵马杀进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九章釜底抽薪,一封家书定乾坤(第2/2页)

    守城的兵丁与衙役们疲于奔命,四处救火,然而火点众多,犹如杯水车薪。

    恐慌如瘟疫般在城中迅速蔓延。

    燕王府内,徐氏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动。

    她披上外衣,站在寝宫的廊下,望着远处几道冲天的火光,端庄雍容的脸上满是凝重与怒意。

    “究竟何事?城中为何多处失火?”她声音冰冷地问道。

    一名管事连滚带爬地跑来,跪地禀报:“回禀王妃,几处火场皆已查验,系有人故意纵火!”

    “故意纵火?”徐氏凤眸中寒光一闪。

    就在此时,一名负责伺候永安公主的侍女,突然从人群中冲了出来。

    扑通一声跪在徐氏面前,声音带着哭腔,惊恐地说道:“王妃殿下,奴婢想起一事!”

    这名侍女,正是朱岩事先通过永安公主,安插好的棋子。

    “说!”

    侍女浑身颤抖,以一种劫后余生的口吻说道:“前几日梅园遇刺,奴婢在混乱中,似听到那些刺客用暗语交谈。”

    “提及一计不成,便烧他个天翻地覆!”

    “当时奴婢吓得不敢声张,如今见此大火,方才想起!王妃,这定是那些奸细的报复啊!”

    这番话说得绘声绘色,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岂有此理!”徐氏闻言,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栏杆!

    好大的胆子!刺杀不成,竟敢在北平城中纵火,制造恐慌!

    这群奸贼简直无法无天,真当她大燕无人了吗?

    “传我将令,命九门提督……”

    她正要下令彻查,一声高亢的通传从院外传来:“高阳王殿下到!”

    话音未落,只见朱高煦一身戎装,龙行虎步,满脸坚毅地大步走了进来。

    在他身后,几名亲兵押着一个被五花大绑、堵着嘴、割了舌头的人,正是钱谦!

    “母妃!”朱高煦走到徐氏面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如钟。

    “儿臣幸不辱命,已将那纵火的幕后元凶,潜伏在北平的南朝奸细头目擒拿归案!”

    他一挥手,亲兵立刻将钱谦的罪证,一封封与南朝来往的密信,以及那块代表身份的锦衣卫令牌呈上。

    徐氏望着跪在地上、一脸英武果决的二儿子,又看了看地上堆积如山的铁证,以及那个已无法言语、满眼绝望的钱谦。

    她整个人愣住了。

    在全城大乱、人心惶惶,她都感到棘手万分之时,自己的儿子竟已悄无声息地解决了这一心腹大患?

    一股难以言表的骄傲与欣慰瞬间涌上她的心头!

    她快步上前,亲自将朱高煦扶起,看着他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赞许与慈爱。

    “好好好!”她连说了三个好字。

    “不愧是我徐氏的儿子,不愧是你父王的儿子!”

    “你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为北平、为你父王立下了不世之功!”

    徐氏的夸奖毫无保留。

    她转过身,对着身后的长史,以不容置疑的语气断然下令:“来人,备笔墨!本宫要亲自手书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往前线!”

    “我要让你父王知晓,他的好儿子是何等英勇,何等有担当!”

    夜风中,朱高煦挺直腰杆站在那里,享受着母妃的夸赞和周围人敬畏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

    他明白,从今夜起,他朱高煦在父王和母妃心中的分量,将截然不同!

    而这一切,皆归功于他那位如神仙般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