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罗霄等人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会议室门口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陈云抬起头,向门外喊了一声:“请进。”
不一会儿,沈强从门外闪了进来。他走到陈云身边,轻声问:“厂长,其他人都安排完了,你们在哪里吃饭?”
吴铎运看一眼陈云说道:“要不就在这里?”
陈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吴铎运转头看向沈强,说:“那你去让炊事员把饭菜端过来吧。”沈强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过了一会儿,沈强带着几个炊事员走了进来。他们将一盆热气腾腾的白菜和十几个馒头放在会议桌上。
陈云看了一眼,满意地说:“嗯,不错,就这些就行。”然后,他带头拿起一个碗,开始盛了一碗菜,随手拿起一个馒头就吃了起来。其他人也纷纷盛好饭菜,围坐在一起吃了起来。
“老吴,你昨天电话里说,想要多调配点粮食是怎么回事。你们不是没有增加工人吗?”朱毅咬了一口手里的馒头,目光看向吴铎运,疑惑地问道。
吴铎运则是用筷子夹起碗里的白菜,放入口中咀嚼着,边嚼边回答:“这不是咱们产量增加了嘛,想着要给工人增加点工资。”
朱毅皱了皱眉,不解地问:“你们一个工人每天四斤伙食,技工一天还有10斤玉米面,普工一天是3斤玉米面,怎么还要增加工资啊?”他觉得现在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
陈云则是安静地吃着饭,偶尔会抬起头来看看吴铎运和朱毅,但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这时,罗霄突然插话说:“这是我给吴厂长出的主意。”
朱毅有些惊讶地看着罗霄,没想到竟然是他给出的主意。
罗霄继续说道:“是的。”
朱毅心里暗自琢磨,不知道罗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觉得目前的待遇已经足够好了,再提高工资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既然是罗霄提出的建议,他也不好直接反对,只能先听听他们的想法再说。
“老罗啊,你可能不清楚,咱们调拨的粮食都是按计划来的,技工每人十四斤,普工每人七斤,这次给你们调拨的可是计划外的。”朱毅认真地解释着。
“老朱,咱们原本计划生产六十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弹三百发,实际上却生产了一千六百发,这多出的一千三百发可都是计划外的呀!”罗霄笑着对朱毅说。
“话不能这么讲,你们生产的炮弹增多了,表扬、评先进都没问题,你看看,陈云同志不也让其他单位到你们厂里去学习嘛!”朱毅有些着急了。
“老朱,你先别急,这个事情我来说明一下。”罗霄说着,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你看啊,老朱,咱们工厂多生产的那一千三百多发六十毫米口径的炮弹,可是部队急缺的物资啊!”
“没错,这点我承认。”朱毅回答道。
“第二,多生产 1300 枚炮弹,工人的实际工作量是否增加了。”罗霄看着眼前的众人,缓声开口。
“这还用问吗?肯定增加了啊!但你们要的粮食也太多了。”朱毅皱着眉头说道。
“我们计算过,一个 60 炮弹的人工成本是 14 斤玉米面。”吴铎运解释道。
“老吴,这个我理解,但能不能少点?”朱毅叹了口气,对着吴铎运商量道。
“老朱,我建议不要少。”罗霄沉思片刻后,对着朱毅缓缓开口。
“为什么?”朱毅满脸疑惑地看向罗霄。
“这个事情实际涉及到一个企业的评价体系和企业信誉的问题。”罗霄严肃地回答道。
“怎么讲?”陈云听到罗霄的话,不禁好奇地问道。
“陈云同志,你看过马拉车吗。车夫一般对驾辕的马对最好,一个是因为驾辕的马最老实,肯出力,不闹脾气,所以晚上给马加饲料的时候,驾辕的马吃的最多也最好,平时车夫只会打其他的马,而舍不得打驾辕的马的,但如果到了关键时候,车夫打驾辕的马也是最狠的。”罗霄说道。
朱毅听到这里,不禁皱起眉头,他知道罗霄接下来要说什么。果然,罗霄继续说道:“老朱,你管的这几个工厂,就象马一样,评判一个工厂的好坏一个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工厂的产量。产量高了,你就应该给加点好吃的。产量低了,就需要抽两鞭子。”
“这就是你说的评价体系?”朱毅问道。
“原理是这样。我们现在的管理方法沿用的是原来根据地时期的方法,不能说它不好,但现在的外界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罗霄解释道。
“怎么讲?”陈云眉头微皱地问道。
罗霄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抗日战争时期,咱们的敌后根据地是被鬼子包围着,粮食和物产都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那几年闹灾荒的时候,粮食更是极为欠缺,这个时候,让所有人都活下来就最重要的,那么对粮食进行统一管理以此保证部队有战斗力、保证所有人能活下来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但现在情况已经变了。我们已经有了更多的物资,所以管理方法也要做一定改变。”
“怎么改变?”朱毅疑惑地问道。
“一个人活着,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其次是安全感。一个技工,如果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更多的收入,每天只能拿回10斤玉米面,只够家里人当天的嚼头。你说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而另外一个技工,当他知道做一个弹体就可以获得3两玉米面。他一天如果玩命做可以完成120个。也就是说他可以拿回家36斤玉米面。你说他会怎么做?”罗霄问道。
“而且,这对于企业其实一点损失都没有,何乐而不为。”
“是的,沈强他们统计过,以老赵师傅的产量为例,相当于我们增加了三台设备,三个工人。不说别的,单单是增加三个技工,咱们厂里就要拿出 143=42 斤玉米面,而现在实际只多给了老赵师傅 22斤,这还没有算机器的价格。”吴铎运解释道。
“差这么多?”这个数据让朱毅很是惊讶。
“如果做好思想工作,是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陈云问道。
“这个想法我也有过,但实际上很难。”吴铎运无奈地说:“这些老工人都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对粮食有着特殊的情感和需求。而且,他们习惯了按照原来的方式工作,如果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行为,需要时间和耐心。”
“的确很难,思想工作其实是建立一个长期利益关系,在没有建立彼此互信关系的时候,长期利益关系是很难建立和保持的。我们其实是先建立短期的利益关系,当短期利益关系得以保证,双方必然会建立起互信,这个时候,建立长期的利益关系才能成为可能。”罗霄解释道。
“举一个例子,老赵师傅平时的工作就比其他工作人员好,但开始他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大的利益。革新后,老赵师傅因为提高了产量,获得了更高的收益,这个时候,工厂和老赵师傅其实就初步建立了互信。后来,老赵师傅参加了定向地雷的试制工作,因为成果显著,老赵师傅又获得了更高的收益,虽然这次仅仅是一次猪肉宴和两个猪蹄。但这无疑又加强了工厂和老赵师傅的互信关系。”罗霄接着说道。
“是的,老赵师傅他们现在的工作热情的确比较高。”吴铎运插嘴道。
“其实,我军一直也在采用这个方法,无论是红军、八路军还是现在的解放军当刚进入一个新区的时候都未必一下会被当地人接受,但战士们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一次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建立这种互信关系,而随着这种互信关系的不断加深,老百姓真正认识到我们的部队是为保证老百姓的利益服务的。所以老百姓才说我们的部队是人民子弟兵。”罗霄补充道。
“你说的没错。看来如何转变我们经营思路的确是一个问题。”陈云若有所思地说道。
“可问题是多出来的粮食,你让我如何解决?”朱毅苦恼地皱起眉头,无奈地叹息道。
“也不是没有办法……”罗霄慢悠悠地开口,嘴角挂着一抹狡黠的笑容。
“哦?说来听听。”陈云好奇地抬起头,一边吃着饭,一边饶有兴趣地问道。
“首先来说,咱们现在企业运行模式是战争方式。所以原则上讲,应该是上级给我们企业调配粮食。”罗霄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朱毅。
朱毅看见罗霄的眼光,不禁咧嘴一笑。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自然明白罗霄话中的深意。
“原则是这样。但是……”陈云微笑着回应,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等待着罗霄继续说下去。
“但是如果领导真没有机动的粮食,也可以给我们一些政策。”罗霄接着陈云的话说道。
“什么政策?”陈云问道。
“咱们部队不是刚打完辽沈战役吗。听说他们缴获不少。”罗霄说完看了看陈云。
“这个的确,缴获的武器和物资现在还都在部队,据说他们正在清点过程中,大军入关有些工作的确耽误,很多东西都没有移交地方。”陈云说道。
“我们的炮弹可是抢手货呀。”罗霄说道。
“还有定向地雷,旋风纵队的同志看了也想要。”吴铎运补充道。
“你们想和部队换东西?”朱毅说道,他知道很多部队为了获得物资和弹药有时候也会拿战利品去换一些物资,不过这些都是大家在下边的私人行为。不会摆在桌面上。
罗霄点了点头:“对,如果能把这些炮弹和定向地雷换成粮食就好了。”
“主要是技校的建立和新武器的研制都需要资金呀。”罗霄诉苦道。
“是呀,现在我们的粮食也不够了,过几天仓库就空了。”吴铎运也连忙说道。
“老吴,你都被罗霄带坏了。”朱毅咬牙切齿地说道。
“没办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罗霄刚说完,陈云不禁被罗霄逗笑了。
“好了,好了,你们想怎么做?说出来吧。”陈云一边笑着,一边说道。
“我们也不黑,只要部队能够给我们支付人工费用,我们就尽量多给部队提供弹药。”罗霄说道。
“简单点。”陈云说道。
“14斤玉米面一颗60炮弹。在满足原来生产计划的情况下,多生产的炮弹允许我们换一点粮食给工人。”罗霄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其他的弹药,我们还没有核算,但保证是以成本价提供给部队。”
“部队的同志同意吗?”陈云问道。
“有些同志感兴趣。”罗霄不想暴露周鹏。
“是旋风纵队吧。”陈云看着罗霄接着说道:“也就是他们最会做生意。”
罗霄不好意思地笑了。
“原则上同意你们和部队换一些生活物资,但账目必须清楚。所有换来的粮食一定要吃到工人师傅的肚子里,不能出现贪污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则问题。”陈云严肃地对吴铎运和罗霄说道。
“此外,关于技校建设和新武器研制的问题,老朱你们几位再碰一碰,先写个计划出来,我和其他几位领导也在碰一碰,争取给你们多争取一些资源。”陈云转头向朱毅说道。
“是,我回去后也看看公司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助到吴厂长他们。争取早点把技校和研究中心办起来。”朱毅严肃地说道。
“老罗,前几天总前委来电报说了你的事情,没想到你刚到东北就做了这么多工作,我代表东北局向你表示感谢,有什么问题,你都可以说,我们一定协助你。”陈云认真地说道。
“陈云同志,说到这里,还真有一个事情需要您的帮助。”罗霄不好意思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