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921章孙子背爷爷,有什么丢人的

第921章孙子背爷爷,有什么丢人的

    朱小宝顺着老爷子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十几户农民围着几个穿吏服的人,地上摊着几张纸,有人正用算盘噼啪地算着,旁边还堆着刚称过的稻穗。

    “这是在收田税?”

    朱元璋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几分期许。

    “走,去瞧瞧你那永不加赋的法子,到底管不管用。”

    “好。”

    朱小宝应了声,稳稳扶住老爷子的胳膊,慢慢往人群那边走去。

    上次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官吏欺负百姓,踹翻稻米不许捡,说是合理损耗。

    这次却不一样,官吏规规矩矩的,百姓也客客气气的,收税过程顺顺当当,没人有怨言。

    朱元璋拉过一个村民,笑着问。

    “娃子,现在官府不欺负人了?”

    小伙儿乐了。

    “哪敢呀!现在官府客气着呢!咱客气,他们也客气。”

    朱元璋纳闷。

    “自古都是民怕官,他们咋变得这般客气了?”

    小伙儿指着远处道。

    “您看那县衙门口,那儿可是摆着鸣冤鼓呢!”

    “公家说了,谁有冤屈都能去敲,一敲就有大官来查,官府现在哪还敢嚣张?”

    按小伙儿的话说,官还是那些官,偶尔也会欺负人,但只要没到妻离子散的地步,百姓一般不会闹事。

    官府和百姓就这般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倒也算洪武末年的一段好光景。

    老爷子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还有啥比百姓夸朝廷更让人开心的?

    他这辈子就在乎两件事,家人和百姓。

    如今家里儿孙满堂,也算是对得起死去的马皇后。

    百姓们也光明正大地夸着他的大孙,这个他悉心栽培了六年的接班人。

    江山和家庭都妥妥的,老爷子能不乐吗?

    “诶?你们爷孙俩面生得很啊!”

    那小伙儿突然反应过来,盯着朱元璋仔细打量了一番。

    “莫不是官府派来巡查的?”

    这话一出,周围的百姓都围了上来,开始七嘴八舌地夸朝廷好。

    爷孙俩被围在中间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额角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

    还有热心的乡亲,给爷孙俩塞了一篮子瓜果蔬菜。

    朱小宝实在扛不住这股子热乎劲儿,只好半扶半搀着老爷子从人堆里逃了出来。

    “这些乡亲们也太热情了!”

    朱小宝抹了把汗。

    老爷子捻着胡须挑眉笑,眼角的纹路里盛着暖意。

    “你对人家掏心窝子,人家自然把真心捧给你。”

    他忽然收了笑,故意板起脸来打趣道。

    “不过丑话还得说在前头,往后你要是敢做半件对不起百姓的事,今儿个接的瓜果蔬菜,来日怕就要换成烂菜叶子砸过来了,哈哈哈!”

    朱小宝听得心头一震,猛地挺直了脊梁,郑重其事地朝朱元璋深深一揖,眉宇间满是少年人的赤诚与坚定。

    “皇爷爷放心,孙儿今日所言,句句发自肺腑,此生此世,矢志不渝,此志不改!”

    他抬眼时,眸子里似有星火闪动。

    “孙儿定当以家国为己任,以大明富强为毕生之目标,从前种种不足,皆当痛改;往后万里征途,必放眼未来,不负皇爷爷期许,不负天下苍生!”

    朱元璋望着他眼里的光,捻须的手指顿了顿,咂摸一声,忽然朗笑起来。

    “说得好!”

    “这才像咱朱家的子孙!”

    他上前一步,重重拍了拍朱小宝的肩头,语气里添了几分沉凝。

    “但愿你这辈子,都能牢牢记着今日这番话,莫要等将来回头看时,让自己愧了初心,也愧了这天下!”

    “孙儿谨记!”

    朱小宝应声时,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朱元璋负手立在田埂上,眼前是望不到边的稻田。

    他望着这景象,声音里带着几分悠远的感慨。

    “咱爷俩五年前来这儿时,哪有这般光景?”

    “那时候田地荒着大半,百姓们个个面黄肌瘦,见了官就哭天抢地,日子苦得没法说。”

    他忽然提高了声调,尾音里满是意气风发。

    “五年后再来,世事大变,国富民安!”

    “咱大明,当真是万胜!”

    想起那些年月,老爷子喉头动了动,但终究化作了一声悠长的唏嘘。

    朱小宝站在一旁,听着皇爷爷的话,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他悄悄瞥了眼老爷子斑白的鬓角,想起前些日子孙一脉拉着他,压低声音说的那句“陛下龙体需静养,这一两年,能让陛下多些欢喜便多些欢喜吧”,指尖不由得攥紧了。

    下次……

    还能再陪皇爷爷来看这稻田吗?

    他不敢深想,只默默上前一步,扶住朱元璋的胳膊,轻声道。

    “皇爷爷说的是,这都是托您的福。”

    他知道爷爷什么时候会走,却不敢细想那之前会不会有蚀骨的病痛缠上身,只能趁着眼下这口气还算匀净,多陪老爷子走些路,多看些人间烟火,让他老人家能多舒展几分眉头。

    老爷子想去紫清道观看看,朱小宝便吩咐随从备车。

    很快,爷孙俩便到了三清山脚下。

    朱小宝掀开车帘,一股带着枫香的风卷着暖意涌了进来。

    上次爷俩来时,满眼皆是冰天雪地,石阶覆着厚冰,一步一滑难如登天。

    如今却是漫山红透,层林尽染,好看得让人移不开眼。

    朱元璋抬头望了眼巍峨入云的山影,抬脚就往石阶上迈。

    朱小宝眼疾手快,立马蹲下身子。

    “爷爷,我背您,上来吧!”

    “上你个头!咱自己走!”

    朱小宝却没起身,声音带着几分执拗。

    “爷爷,出宫前您答应过的,凡事都听孙儿的。”

    朱元璋被噎了一下,愣怔片刻,看着石阶旁丛生的青苔,终是没了脾气,无奈地摆了摆手。

    “就走两步,两步总行吧?”

    朱小宝头摇得像拨浪鼓。

    “不行。”

    老爷子瞪了他一眼,终究是没拗过,不情不愿地趴在朱小宝背上,胳膊搭在他肩头时,重重叹了口气。

    “你这小子,如今是越来越管着咱了……”

    “想当年咱在万军丛中杀进杀出,身上伤再多也没让人背过,这也太丢人了!”

    朱小宝忍不住笑了。

    老爷子就是死要面子。

    “孙子背爷爷,丢啥人?这是咱华夏的规矩,历朝历代都重孝,谁敢说三道四,我抽谁!”